历史经验一再表明,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变革往往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和烈度发生。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由能源互联网所推动的能源革命,即使穷尽所有的想象力,也难以预测其到来的速度有多快,其影响程度有多深远。面对新的变革和潮流,在尽情享受发展盛筵的同时,还得冷静下来思考可能带来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可将能源革命目标的实现完全寄希望于能源互联网吗?能源互联网一定能提供低成本能源吗?能源互联网所隐藏着怎样的风险?等等。
能源互联网概念自2008年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首次提出后,一直不温不火。但自去年下半年起,伴随着我国能源革命的提出,“能源互联网”开始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能源论坛上,一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部门也确定了《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
毫无疑问,能源互联网发展将会给能源行业带来许多积极的作用,例如,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能和用能方式,赋予消费者公平平等的权利,创造消费者价值;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市场商机,等等。不过,面对新的变革和潮流,在尽情享受发展盛筵的同时,还得冷静下来思考可能带来的一些实际问题。举起荦荦大端,就可将能源革命目标的实现完全寄希望于能源互联网吗?能源互联网一定能提供低成本能源吗?能源互联网所隐藏着怎样的风险?等等。
能源是根本,是“道”,互联网只是手段,是“术”,两者的结合,本质是互联网与能源的融合与创新,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能源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效、低碳、安全及可持续的能源革命目标,其重心应是解决当前能源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将能源简单地互联网化。
对上述能源革命的几大目标,大家看到的是,能源互联网对能源的高效、低碳两大目标的实现非常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互联网对整个能源产业链条的重新塑造和高度智能化管理,能解决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问题,能不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促进能源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能源分布和市场供求失衡问题,最大限度实现供需均衡;还能把能源消费者和生产者融合在一起,将个体融合成既是能源生产者也是能源消费者,实现产消一体。在当前能源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之前的体制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等,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促进未来能源应用从高碳向低碳转变。
但对于能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这两个目标,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不见得是件好事。由于电力、油气的特殊性,不像其他行业如零售等,对中游管网依赖程度高,安全、可持续利用要求极高。尽管之前我国的电力、油气行业的垄断比较突出,但在保证能源的安全、可持续利用上,成绩绝对不比发达国家差。例如,在遭遇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时,如果不是大一统的电网体制,不知会出多大的麻烦。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推进,能源市场供应主体大量增加,交易方式更加多元,政府对其监管日益困难,例如,“售电市场放开”是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当售电侧放开后,有很多供电主体,如果一家售电公司经营不善倒闭或者跑路,谁来保证供应?谁来兜底?不像现在有电网公司在绝对保证供应。另外,可再生能源供应的持续性、稳定性较差,如何将之转化为稳定性强、波动性不大的能源也是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