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工业体系的建立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渗透和应用,并与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智能工业的关键技术在于物联网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创新则是其中的灵魂。可以预见,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网、工业控制、智慧工厂、工业安全等领域将是工业厂商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照明厂商在这一轮工业升级也大有可为。
早期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计划已经在国内逐渐受到进一步关注,被定义为制造业的电子计算机化,包括更高层次的互联性、更智能的设备和机器与设备之间的通信。但是结合国情的工业4.0道路一直处于探讨与摸索之中。照明产业的转型结合工业4.0的推进势必引起系列的化学反应,推动行业的更新换代,那么问题来了,怎样的产业形态才是真正适应工业4.0的体系要求?
杭州中为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九六
智能工厂+移动终端体系推动工业4.0
“真正的工业4.0体系应该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体系,一个是移动购买终端体系,通过大数据应用打通各个环节”,杭州中为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九六在接受阿拉丁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中心专访时表示,消费个性化在未来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需求,而工业4.0计划也将越来越贴合这个需求。
按照构想,一个符合自动化标准的智能工厂应该是一个基于高科技的、适应性强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高能效生产线,必须在品质控制、信息处理、效率提升、节能环保等方面具备现阶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很早就已经开始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也是基于满足标准化产品自动化生产和提高产线生产效率的理念,而这可能正是照明行业向工业4.0阶段迈进的基础”,张九六认为,照明产业的转型已经开始,下一阶段的消费需求要由生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来引导,而生产企业的生产要由智能化的意识要引导,中为就是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
杭州中为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九六介绍,虽然自动化生产设备更加满足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要求,但是基于智能工厂与消费者手机终端之间的信息化即时处理则让个性化产品也更便捷实现。只要客户提出产品需求,从手机终端自主选择产品样式提交工厂,无论订单大小,新生产线都可以通过柔性生产来满足。不仅如此,新生产线首次引进了智能影像识别技术,代替人工目检或机器定位,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同样提升了产品品质。
诸多因素成国内推进工业4.0掣
但是,相比较转型的逐步深入,当前照明产业整体推进工业4.0的障碍不可忽视。
“行业缺乏优秀的工业4.0系统集成商”,张九六认为这已经成为照明产业转型的掣肘。我们知道,要实现联网以达到更广泛的人机协同选择成本相对要低廉得多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集成商具有对机械设备的足够的专业知识,甚至有可能由此开发出一些具有行业普适性、甚至跨行业的普适性的用于升级传统设备的专门产品,比如一些可与机械设备或传统控制系统集成的智能工业网关。这类产品的研发和部署,必须要具有对既有行业设备的经验积累,而这正是国内系统集成商所缺乏的。
“相比较优秀系统集成商的缺乏,国内照明企业对工业4.0的理解和人才的储备意识更显得落后”,虽然工业4.0的计划在国外已经开始付诸实践,国内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已经出台,但目前仍旧处于价格战泥淖的照明企业大多并无暇参与这一轮产业升级的精力与意识,对于工业4.0的理解也处于盲目的状态。产业在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的挑战,这种意识的缺乏更显突出。
后来居上 产业转型仍可占据先机
张九六认为,虽然面临重重障碍,国内照明产业仍具备抢占这一轮“产业革命”先机的基础,国内本身具备的制造基础为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创新人才和技术经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上占据的优势也为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创造了条件。他认为,行业龙头企业应该起到示范与主导作用,政府则更应该注重产业方向的引导与创新环境的培育。
事实上,中为光电已经在产业引导上作出相当多的工作。张九六介绍,中为光电本身定位于智能化制造系统集成商的角色,以智能化设备为载体,以配套关键技术上做深入研究,包括信息化技术上的开发,结合硬件与软件应用,试图引导行业企业注重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以因应产业转型的需求。
按照张九六的设想,依托成本、效率和品质上的管控优势,智能化设备将代替现有的落后的产线设备,满足工厂在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上的需求,并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结合大数据,催生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将照明产业融入整个经济体的变革之中,这也必将带来照明产业的进一步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