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高明区第二产业占比稳居7成以上。近年来,区内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尝试使用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保持竞争力。不过,工业机器人仅仅是工业4.0大的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从单台自动化、到整线自动化、再到数字工厂完整的系统才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3日,高明区引进国内知名机器人生产商与本地企业对接。通过积极探索拥抱工业4.0的路径,高明区希望通过引进国内高水平的机器人制造商,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加快区内机器人相关产业的布局,从而为本地区企业带来一场生产变革。
成效
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员工作业负荷
旋转取一勺铝合金熔汤、推送倒模浇铸、取件冷却……昨日,在荷城三和路的本田金属技术(佛山)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8台机械手正在铸造汽车零部件悬挂控制臂,机械手操作可谓一气呵成。
据介绍,这8台机械手分为铸造机械手、切割机械手、x 线检测机械手三类,总价462.6万元,都是今年6月起相继购买并投入使用,除X线检测机械手为日本进口外,其余为国产机器手。
其中,铸造机械手实现自动化浇铸,一个机器手对应2台铸造机生产可24小时连续作业。切割机械手则抓取铝合金铸件毛坯进行粗切加工,取代由人手搬运产品通过固定工装固定机床进行切割。切割完的制品采用机械人抓取进行X 线内部缺陷检查,可减轻人手作业劳动强度,且避免了X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温度可达720摄氏度,那么高温的环境,如果用人工浇铸,作业负荷很大,而且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引进机器人,形成自动化生产线,员工不需要做高强度高温作业,确保员工安全。”该公司总经理渡部正利说,公司成立将近10年,最初一直以人工作业为主的生产线,今年第一次引入自动化机器人设备,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保持持续稳定的生产效率。
位于杨和镇的广东讯达电梯有限公司同样在今年初投入125万元购买2台机械手。在该公司车间,记者看到,技术员黄超胜在折弯机械手的操作盒上输入指令,该机械手则移动到指定位置,吸起一块电梯轿厢底部铁板输送到台上进行折弯。
“以前是两个人把铁板抬上去折弯,很费力气,现在一个人操作机械手便可循环工作。”黄超胜说,焊接机械手就更厉害了,以前1个人焊接1个零部件需要1分钟,焊接机械手可在2~3分钟内焊接完成10个井道部件的焊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困惑
机械手造价高昂缺乏技术人员
区经科促局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佛山在陶瓷、家电、机械装备及金属材料加工等行业开展机器人应用的企业数量超过200家,机器人应用数量不完全统计有3515台。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佛山对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以每年40%的速度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高明区46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应用或准备应用机器人企业数量为20家,其中机器人(机械手)使用数量约230台,主要应用在陶瓷、家电、机械装备以及金属材料加工、物流配送等行业领域,主要用途是替代完成人工无法完成的一些作业。相比之下,目前高明区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机器人数量较少、水平较为初级。
部分企业反映,目前机械手仍存在的“硬伤”,让企业不敢放手让机械手参与全部的生产工序。
记者在讯达电梯生产车间观看技术员操作折弯机械手时发现,从人工输入指令到机械手操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目前遇到的问题就是,定位比较困难,耗费一点时间。”黄超胜说。
位于杨和镇的住友富士电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购买了一台机械手,但由于订单大多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电梯,尺寸、大小等不尽相同,机械手不能满足需求,只能被“投闲置散”。“机械手在标准件的生产方面确实提高了产量,但在非标准件方面体现不了这个优势,我们依靠一些进口的机器还是能满足现在的生产需求”。
据了解,目前很多企业的机械手的使用编程均需要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去设定。企业除了与机械手的生产厂商保持沟通协调外,基本上无其他途径寻求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此外,目前高明区内仅有部分企业对使用机器人有较强的意向,由于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全依赖进口,价格较高,价格少则数十万,动辄上百万,企业难以承受。此外,工业机器人是当今高精尖科技产品,需要专业技术工人进行操作,在企业利润下降、融资相对困难、专业技术工人缺失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工业企业使用机器人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推广。
扶持
以龙头产业项目带动机器人产业加快布局
围绕企业使用机器人的困惑,上周五,高明区举办机器人产业发展对接会,为本地使用企业与国内先进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对接搭建平台,对高明企业反映的技术难题进行探讨研究并给予相关技术指引。
高明近日引入的机器人制造商是国内技术领先、管理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企业之一。该企业负责人说,用机器人代替劳动力只是节省成本,最关键的还是产品质量要提升,转型升级需要个性化的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则包括智能装备、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智能物流五大要素。
今年,《佛山市扶持企业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实施方案(2015~2017年)》正式出台。该方案提出,2015~2017年,每年在市级技改专项资金中安排5300万元用于扶持大型骨干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成套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支持智能化成套设备(机器人)技术研发以及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区经科促局负责人说,高明区机器人推广起步虽然晚,但政府在这方面的决心十分坚定,下阶段将适时出台产业政策,加快制定工作方案和扶持政策,鼓励本地机器人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独立自主研发,积极鼓励、引导其他企业逐步走上智能制造之路。
该负责人说,南车在高明建设生产基地,填补了高明轨道交通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空白,加速了地铁二号线延伸到高明的进度,在高明建设国内首条氢能源有轨电车; 而南车也获得了佛山及周边地区地铁车辆制造的巨大市场。如果该企业集团能把相关项目落地高明,那么其将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区内机器人相关产业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