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部机器人参赛的华北五省市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昨天落下帷幕。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观赛。在现场,不少观赛市民也提出了困惑:许多机器人更像是设备,而不是“人”,相比近年来国外已经发展到“机器人女朋友”的阶段差距明显。机器人专家告诉记者,我国高校机器人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要真正做好机器人,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思维,更要有艺术审美和人文情怀。
本届机器人大赛一共吸引到66所高校的672支学生队伍参赛,人数高达1700余人。位于首都大学生体育馆内的比赛现场机器人云集,也吸引了不少前来观赛的市民,一些市民还带上了自己的孩子。记者在现场发现,一些小朋友摸摸这个“车”、看看那个“飞机”,抬头问家长“机器人不是人吗?怎么和家里我的玩具长得差不多。”家长哑口无言,“确实我们最直观印象的机器人就应该是一个‘人’啊。”市民刘先生感慨。
在赛场的另一端,人形机器人正在比拼自动行走能力,走几步就趴下的机器人不在少数,一位评委无奈地和同事交流“国外最先进的机器人都可以当女朋友了,咱这的还走不利落。”赛事裁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彭叔华也坦言,部分参赛机器人还处于纯控制阶段。
如今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如智能手臂机器人大大提高了生产精度,降低了人力劳动。不过,相比科幻电影中机器人无所不能,甚至混迹人群难以识别,现实生活中的机器人水平确实有待提高。相比国外,我国高校的机器人研发能力也存在差距。
机器人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罗庆生告诉记者,我国高校大学生对于机器人的研究也就是最近5年左右才蓬勃发展,时间上就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10多年的差距。技术差距最大的就是人形机器人,日本在10年前就研发出了全球唯一具备人类双足行走能力的机器人“阿西莫”,已经学会了漫步、上茶、指挥交响乐等行为,我国至今没有这个能力。
不过罗庆生和彭叔华也表示,如今的大学生机器人研发水平正在迅速赶上,本届大赛已经出现了一批智能水平很高的机器人。他们认为,大学生要想做出真正的智能机器人,光靠机械、电子控制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融入艺术设计、美学等多种思维,形成交叉学科的力量,“做好机器人,要有艺术审美和人文情怀,这些正是现阶段大学生研发机器人所缺乏的。”罗庆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