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支点。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同年11月12日,在APEC期间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显示,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今年9月26日,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讲话,指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互联网+”浪潮为能源互联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6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制定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可以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其中,“互联网+智能能源”就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到底什么是能源互联网?我们可以从“三层六化”来了解能源互联网。“三层”即三层结构,包括物理基础层、实现手段层和价值挖掘层;“六化”是能源互联网六大本质特征,包括能源协同化、能源高效化、能源商品化、能源众在化、能源虚拟化和能源信息化。
能源互联网的物理基础是多种能源融合的网络,它以电力网络为主体,融合气、热等网络,覆盖生产、存储、传输、转换、消费等整个能源链。能源融合依赖高度可靠、安全的主体网架(电网、管网、路网),并具备柔性、可扩展的能力,支持分布式能源(生产端、存储端、消费端)的即插即用。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10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清洁绿色发展》的署名文章,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要分阶段构建,从国内互联到洲内互联再到洲际互联。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手段。融合多种能源可实现能源链效率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大化,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个技术支持就是信息物理融合的能源系统。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融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整个能源链条的效益、经济、安全提供支持。早期试验显示,在普通家庭中引入能源显示器,能源消耗可显著降低4%~15%。
构建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是价值挖掘,通过创新能源运营模式来提升价值。未来能源网络的参与主体不再是单纯的能源服务商和能源消费者两方,开始呈现多方位、多角色、多主体的特点;同时,信息流、价值流、能源流、资金流也呈现多向流动状态。现在,能源互联网衍生出的创新型公司极具特点,都具备平台提供商或平台服务商概念。例如,能源生产端以远景能源为代表,为风场这样的能源生产者提供发电功率预测、设备状态检修等第三方平台服务。
能源互联网具有独特的本质特征。能源协同化可以实现多种能源互联和协同调度,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资金利用效率与资产利用率。目前建设的能源局域网,从能源协同化角度,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运维、管理一体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凭借本地光伏发电、冷热联供、储能技术、柔性直流技术等,优化网架结构,减少投资。能源高效化包括效益、效用和效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接入能保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并以用户效用为本,推动能源系统的整体效能。这里的用户是指能源价值链上的所有参与方,包括能源生产者、消费者、运营者和监管者等。同时,能源具备商品属性,能通过市场化激发所有参与方的活力,这就是能源商品化。它能推动形成创新商业模式,如能源营销电商化、能源交易金融化、能源投资市场化和能源融资网络化。
能源众在化指的是能源生产从集中式、分布式到分散式的转变,实现全面泛在。能源单元之间对等互联,能源链中多方参与共赢,支撑创新发展。能源虚拟化借鉴互联网虚拟化技术,通过软件将能源系统基础设施抽象成虚拟资源,盘活存量能源资源,如分散存在的铅酸电池储能资源,从而提升能源资源利用率。能源信息化则是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融合。
未来,能源互联网必将带来巨大变革,带动一大批创新产业,成为中国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