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美元市场诱惑
无论是来自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还是资本和金融产业对机器人领域的追捧,都在助推机器人走到这个时代舞台的中心。这注定是一个机器人总动员的时代。
从改变装备制造业的互联工厂,到改善人们家居生活的智能机器人,从提升精确性和安全性的机器人手术,到互联网金融创新中保障资金安全的“人脸识别技术”,从建筑工地的智能安全控制,到航空公司的“神经中枢”—遍布全球的智能运行控制系统,所有这一切,都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机器人总动员的世界。
2015年9月8日,在“厦洽会”的开幕式上,一向被认为代表未来的“外星人”马云表示,“过去二十年我们习惯把人当成机器,未来二十年我们会把机器当做人。”
如果说这还仅仅是来自一名企业家的判断的话,那么,中国政府为机器人时代做了更具战略意义上的定调,在这个定调中,“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事实上,无论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战略部署,还是我国在多个政府文件中制定的政策规划,无论是来自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还是资本和金融产业对机器人领域的追捧,都在助推机器人走到这个时代舞台的中心。
全球布局机器人
日前,苹果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Perceptio。作为一家初创公司,Perceptio开发的技术,能够让企业在无需分享太多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在智能手机上运行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
据了解,Perceptio的目标是在无需挖掘外部存储数据的情况下,开发出在智能手机上运行的人工智能图像分类体系技术。这也符合苹果最小限度地使用用户数据,尽可能在设备上进行计算处理的战略。
不仅如此,就在此前几天,苹果还收购了英国语音技术初创公司VocalIQ,创下了四天收购两家人工智能公司的记录,后者开发的人工智能软件,能够帮助计算机与用户进行更为自然的对话。而在外界看来,收购VocalIQ,将有助于苹果改进虚拟语音助手Siri,并有望进一步推进苹果的汽车项目,因为此前VocalIQ已经同通用汽车建立了伙伴关系。 事实上,不只是苹果,包括谷歌、微软、英特尔、脸谱(Facebook)在内的一系列公司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入巨大财力物力。
谷歌早在2013年就掀起了收购机器人公司的热潮,仅在2013年一年,就收购了九家机器人公司,包括生产强壮、造型紧凑的类人型机器人的公司Schaft,引领未来的机器人视觉技术的公司Industrial Perception,生产强壮、便宜的机器人手臂的Redwood Robotics公司,设计能够与人协作的机器人的Meka Robotics,生产高性能滚轮系统的Holomn,以及在灾害现场紧急救援的高性能机器人公司Schaft等等。
谷歌为什么要收购这么多的机器人公司呢?MIT Technology Review曾分析说是为了“Organize the World s Information”,即管理全世界的信息。如今机器人已经逐步从工业领域扩张到家庭和工作领域,这就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器人管理和控制软件市场,更为重要的是,经由这些软件以及机器人本身,谷歌可以接触到一个更为庞大、无所不包的数据海洋。
为此,谷歌甚至重组了公司,成立母公司Alphabet,专门从事创新业务,由前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负责。随后,Alphabet将投资更多的人工智能公司。而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则是谷歌未来优先投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学习目标是发明能够在无需人工干预或辅助的情况下自动学习的学习算法。不过,这多少也让谷歌保持着谨慎的担心,即“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人类将会面临很多危险。因为机器人能够变得非常聪明,以至于这些机器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要消灭人类。”为此,谷歌成立了一个“伦理委员会”,委员会的任务就是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不被滥用。
不过,风险的存在并没有阻止人们投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野心,2014年3月,脸谱出价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技术生产商Oculus,藉由这一技术制成的头盔,人们可以进入到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当外界质疑扎克伯格花钱太多的时候,扎克伯格说,“我坚信虚拟现实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之后,计算平台的又一大事件。”
在他看来,现在社交媒体,通常使用的方式是上传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但是有没有可能在某一天到来的时候,你上传是你整个人生体验,你上传的是一个现在坐在电脑另一端的人,完全不同的空间。这正是扎克伯格押宝的地方。
同样的,微软也在生产一种全新的头盔,按照微软的解释,“这是一个全息计算机,能够把人们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微软同时提出一个新的词汇叫“混合现实”,即你搞不太清楚你周围的人以及环境,到底哪一个是哪一个,所以他的广告语叫做用一种新的方式看待这个社会。
与此同时,微软收购诺基亚,这个曾经让全球大跌眼镜的事件,现在正在产生惊奇的化学反应,今年诺基亚在展会上,推出一款“球形虚拟现实照相机”,它将改变整个好莱坞的拍摄市场。
北京大学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传播学院胡泳教授表示,“智能手机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样的,虚拟现实技术如果一旦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世界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当你改变你看世界方式以后,很可能就可以改变你所看到的世界。”
的的确确,我们的世界正在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所改变,这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所关注的战略重点和抢占的产业制高点。以美国为例,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在2011年开始推行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中明确要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重振美国制造业,并凭借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投资28亿美元开发旨在实现移动互联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美国于2013年3月发布了《机器人技术路线图:从互联网到机器人》,强调机器人技术在卫生保健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创造新市场、新就业岗位和改善人们生活等服务领域的潜力。
同样的,欧盟通过“第七框架计划”投入6亿美元用于机器人的研发,并拟在“2020地平线”项目中投入9亿美元用于机器人制造。同时欧盟表示将尽快制定出欧盟机器人技术,特别是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的研发路线图与时间进度表。
日本也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新产业发展战略”中7大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加大投入,仅在类人机器人领域就计划10年投资3.5亿美元。2013年日本在神奈川县、茨城县建立“机器人特区”,投资10亿日元,推动看护机器人、救灾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
目前,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的第一大国,拥有发那科(fanuc)、爱普生、安川等全球著名的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不仅解决了日本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更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日本科技进步的巨大驱动力。
韩国制定了《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2012年10月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将政策焦点放在了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方面。2010年韩国提出“服务机器人发展战略”,计划通过开创新市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韩国2012年出台机器人发展十年计划,目标是实现每个家庭一台机器人。
机器人站上“中国制造2025”风口
事实上,中国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从最近国家高层的一系列举动中也不难看出,10月21日,习主席访英期间,专门安排时间参观了帝国理工大学医疗机器人的研究机构。
而在2015年10月19日的“双创”周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与智能机器人小度对话。不仅如此,李克强还在《求是》上专门撰文中再次强调了机器人,表示“促进中国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加快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和装备的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机器人的战略部署也早在2012年5月就已经开始,当时国家工信部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其战略性的发展契机。
公开数据显示,自2008年至2014年9月,国内机器人企业约420家,各省市在建机器人工厂超过30个,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达40多家,近两年增速尤其之快。同时,过去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2013年销售量攀升至36940台,同比增长36%,成为世界第一机器人大国,也是全球机器人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与此同时,就在今年,机器人正式站在了《中国制造2025》的风口之上,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明确规定了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个重点发展领域。 随后,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进一步明确了智能制造将成为发展新趋势,生产线上“机器换人”场景将成为主流。工业机器将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诸多领域。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总需求将会达到126万~339万台,市场容量将会达到数千亿元规模。同时,中国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制造业向上游延伸:工业机器人走俏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元年,这一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69万台,同比增长36.52%,购买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五分之一。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57000台,同比增长54%以上,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
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的巨大需求,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包括发那科、ABB、库卡、安川与柯马等外资品牌都加大了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力度,而来自装备制造产业链上游的一大批德国、瑞士企业更是闻风而动,它们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
当然中国企业也不甘落后,格力从2012年底开始实施“机器换人”,近两三年内,格力就已斥资100亿投资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及使用,成为制造产业对机器人发力最早投资最大的一家企业,同时,格力坚持自主研发,加大自动化设备制造研究布局,开发工业机器人及高档数控机床。
美的则与日本安川电机合资成立了服务机器人公司和工业机器人公司,2015~2017年,美的预计在机器人应用上的投资超10亿元,新增机器人1700台,到2017年,机器化率有望达到95%。
海尔则提出“互联工厂”的概念,认为单纯的机器换人仍然是工业思维,真正的工业4.0应该把用户包括进去,打造众创定制,产消合一的新型商业模式。由此,海尔的制造模式对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除了企业在行动之外,工信部已向全国发布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这种示范预计要持续三年,2016年继续扩大,到2017年准备全面推广。
所有这一切,掀起了全中国范围内的“机器换人”计划。在广东东莞等地,随处可以看到机器换人所带来的效率提升,《2025我们和机器人并肩工作》报告显示,自动化工作可能取代2270万个工作,但也同时带来1360万个新工作,25%的工作类型在2019年将被改变。
智能服务业:机器人更广泛的蓝海
事实上,不只是工业领域,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可能更为广泛,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服务机器人在全球的销售额,预计2017年将达到189亿元,复合增长率37%。
更重要提,人工智能的应用,并不仅仅是外形具像上的机器人的概念。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创新加速,将不仅开发出更具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机器人建立起相应的互联网和知识库的“云空间”,使其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互,并通过云计算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由上也诞生了许多新的智能应用。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一项正变得炙手可热的技术就是人脸识别。记者从浙商银行获悉,该行近期成功将“人脸生物特征识别+后台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双重验证模式引入到直销银行手机客户端的新用户注册环节。此举有效地提升了直销银行客户在移动端开户时的安全性。飞贷网总裁曾旭辉也告诉记者,“通过人脸识别,飞贷网可以在瞬间识别客户的真实性,从而为更为便利的用户体验提供安全保障。” 曾旭辉还开玩笑说,整形手术会导致人脸识别不再通过,如果整形后人脸识别技术仍能通过,整形费用飞贷来出。
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正在为远程金融服务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也正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国在信用体系建设上的缺失,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切金融服务的基础。可以想象,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业的应用将有可能为金融掀开又一个崭新的篇章。
同样的,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正获得广泛的共识,来自青岛网络电视台的一篇报道显示,青岛机器人手术突破400例,手术量位列全省第1,机器人手术由于精确、微创、安全受到欢迎。而三名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也在国际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CRSA)上发言,获得了全球性的关注。
与此同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超2亿,需护理人员近千万人,加上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的护理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美的集团机器人项目总经理甄少强就表示,“当下中国老龄化正处在加速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与康复、医疗、福利、护理相关的机器人市场,将来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我们将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积累研发推广辅助人类的助老助残、康复护理机器人,走‘先商用后民用’道路。”
资本眼中的机器人世界
既然是风口,就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除了格力、美的等大型制造业的资金投入外,在投资领域,机器人也正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这从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出门问问的C轮融资就可见一斑。
投资圈的人都比较清楚,对于已经获得天使、A轮、B轮融资的企业来说,C轮融资是一个关键的门槛,因为投资C轮的资本本来就不多,加上条件苛刻,所有这一切,都让出门问问能获得来自谷歌的7500万美元的投资变成一个重要的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小村资本董事长冯华伟告诉记者,“近年在TMT领域出现了一个收购底层技术的高潮。因为底层技术是整个技术进化的基础,它虽然不能马上发挥商业效益,但却是打造未来商业生态的基础。”
“我对中国未来的技术非常有信心,因为从创业板块的反映来看,以前很多创业者建构的可能都是以从软技术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最终相继引发烧钱、价格战。但现在,不少创业者开始专注开发以含金量更高的硬技术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甚至包括一些机器人的底层技术,这其实代表了我们未来的希望。”冯华伟说。
为此,小村资本专门成立了工业4.0的基金,主要是对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进行布局,包括通过母基金间接投资了无人机、虚拟增强技术等等。
“人机交互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在有些方面和领域已经有了突破,而通讯领域的大发展对人与人的连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此为基础的大数据、云计算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的基础,其底层技术的积累也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冯华伟表示。
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前景,冯华伟非常乐观,“现在地方政府、产业资本都来投资机器人产业,这样做肯定会有一定的泡沫发生,让人感到泥沙俱下,接下来肯定也会有淘汰、竞争,但即使很多公司被淘汰,也一定会有一些技术和智力资源会留下来,会沉淀出一批技术达人,这些人才资源、人才结构对整个机器人的产业生态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