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个汽车厂家不断地推出纯电动汽车新产品,我们对其已经逐渐有所了解。然而,现实情况总是残酷的,纯电动车正在面临的各种问题经常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殊不知,它还有着一些不被经常提及的“隐藏缺陷”,亟待技术突破予以解决。
隐藏缺陷一:在极度寒冷/高温环境使用 续航力骤减
关于电动车续航里程较短的缺点,我们都有所了解。可是,“里程忧虑”的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的AAA汽车研究中心经过研究认为,在极冷温度条件下,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会骤降约60%,而在高温条件下则下降33%。
在这次试验中,该研究机构利用三辆纯电动汽车进行温度测验,分寒冷、常温和高温三种温度等级,这些电动车均在配有功率计的温度控制室内进行,直至电池电量耗尽为止。
实验数据显示,普通电池的续航时间在23摄氏度时为105英里。但是,当温度降至零下6摄氏度时,续航里程随之下降高达60%,至43英里。而当实验对象在35摄氏度的高温下工作时,会造成续航里程下降至69英里,削减量约为33%。实际上,现在的电池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表现普遍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纯电动车在低温下工作时的“里程忧虑症加重”问题,此前国内也有过相关报道。北京通州、昌平以及大兴区的电动出租车司机们曾反映,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本身就短,尤其在冬天使用时,续航里程会相较于其他季节有所下降。
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说是阻碍其发展的首要技术性问题,也是一道不得不面对的门槛。由于目前难以突破电池技术瓶颈,消除里程忧虑、同时降低成本的电池配套产品何时能够被推广,依旧是个未知数。
隐藏缺陷二:快速充电模式导致电池寿命缩水
早些时候,美国汽车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曾曝有关纯电动车在经常采用快速充电后,电池老化过快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装备了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车而言,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诸多某品牌纯电动车的用户都反映,他们的电动车蓄电力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明显下降了,其续航里程因此受到影响。所谓蓄电力下降,指电池在反复充放后,储存电量的能力逐渐流失,电池性能衰减。这一问题也普遍出现在我们平时用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上。
电池老化的原因较为复杂,是长期以来困扰电池的难题。经过调查发现,对锂离子电池使用快速充电或许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催化剂”。前面所提到的纯电动车车企,也曾官方发布过有关尽量避免使用快速充电模式的建议,并表示,快速充电虽然可以节省不少等待时间,但其对电池寿命的折损是不可逆的。即使是在使用“慢充”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衰退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这一过程会相对缓慢一些。
快速充电就像一把双刃剑,以电池寿命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的充电时间,似乎有些令人难以抉择。归根结底,这依旧是纯电动车在电池上的“硬伤”,而如果要弥补这一缺陷,现阶段最快的解决便是增加电池数量以增大续航里程,但是这样一来,又会增加车重,造成整车操控性下降。
隐藏缺陷三:充电标准混乱 想充电只能找“自家桩”
纯电动车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全世界充电标准不统一的局面。我们都知道,纯电动车赖以生存的充电设施是其能否被大规模普及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充电桩遍地都是,困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但是就目前来看,纯电动车充电桩不但数量有限,其充电标准也不能做到统一,造成车企们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天下电动一盘棋”的局面,让人担忧。
充电标准的问题存在于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
在硬件方面,各个品牌纯电动车输出的电压、功率会有所不同,在采用交流、直流电规格上也不同,且最明显的是,它们的插头都不太一样。这样一来,就造成电动车只能“各充各的”电,互相之间不能形成共享。曾有业内人士指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各个车企都希望自己的充电标准可以被归为真正的“标准”,于是争先恐后地夺取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占据数量优势。
在软件方面,充电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也存在,只是在硬件标准都达不到统一局面。以前,软件的差异并不显得很突出。当为纯电动车插上充电桩后,充电桩与车辆之间是有着“协议”约束的。如果“协议”不一致,即使插头匹配上也不能正常充电;或者充电可以进行,但充电信息沟通不正确,进而损伤电池。
根据《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国规划到2015年底,在20个以上示范城市和周边区域建成40万个充电桩。我国电动车充电的“国标”要求:电动车的接口为五眼,可以采用交流和直流两种方式,但除此以外,对于电压、功率、电流都没有具体要求。
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电池技术得不到有效突破,纯电动车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公用充电桩的建设程度。在充电标准还未在行业内达成一致时,纯电动车“各充各的电”的情况将持续下去,难以形成统一规模化,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