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各国废物管理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评估中国废物管理所处的水平,预测可提高的空间。本文主要选择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废物管理相关数据,以便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避免他们在建立废物管理系统时曾走过的弯路。
一、从数据看,全球各地废物管理状况大致分为三大类:
1.1、完善类:有完整的废物管理系统,有50%以上的废物循环回收率或分流率(源头减量+回收),人均垃圾处理量0.63kg/日以下,并且有5年以上的连续下降的人均垃圾量。
达到这样水平的国家地区有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瑞士、新西兰;美国加州、纽约、圣何塞、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堪培拉,加拿大温哥华;在亚洲有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图1)
1.2、粗放发展类:有自然粗放的回收渠道,或者局部、初步发展的垃圾分类,有30%到40%多的循环回收率。
得益于庞大的拾荒人和收废品人,中国大陆的城市基本都属于此类。发达国家除了完善类的也大都属于此类。
根据2008年欧盟废物框架指令和美国加州、纽约州对所属各区50%的回收率目标的设定,2020年前,将有更多地区从发展类进入完善类。
1.3、原始类:不到20%的资源回收率。
二、废物管理数据分析
2.1、回收率、处置量
在消费能力强的发达国家,处置量越少,说明源头减量、再利用、材料回收做的越好,通常回收率超过50%的国家地区,人均处置量都在每日0.63公斤以下。
香港由于旅游人口和本地人口的比率比较大,人均处置量较高,但2010年有52%的回收率,2011年虽然只有48%的回收率,总的填埋量还是减少了,有机器回收废塑料不计入回收比例的原因。因此实际回收率超过52%,也可以列入废物管理完善类。
日本的资源回收率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从日本环保署的统计数据看,2010年资源回收率仅20.8%,相比2000年人均1.185公斤/日的生活废物总量,只有35%的分流率,和广州的资源回收率接近,也由此可见,我国拾荒大军在厨余以外的废品回收能力,已经和有垃圾分类美誉的日本接近。
日本最新目标2020年后人均总量减到0.89公斤/日,如果再保持20%以上的回收率,就有60%的分流率,这才和他们的分类声势相吻合,有资格进入废物管理完善类国家名录。
人民大学2015年出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中国人均垃圾清运量1.12公斤/日,仅次于图表中的香港、美国,作为一个消费能力中等国家,相对偏高。
2.2、堆肥量
比较各国人均垃圾堆肥量,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堆肥量一般都高于60公斤/年,除了日本,发达国家没有人均年堆肥量是个位数的(图2)。
由此可见,中国的厨余垃圾堆肥发展空间很大,是目前垃圾快速减量最有效的方式,未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厨余垃圾分类,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日本的资源回收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厨余垃圾堆肥不够,日本焚烧厨余垃圾,有其历史的原因,从日本环保部网站上的《废弃生物质利用的路线图》可以看出,日本也在考虑利用2020年或2030年焚化设施营运期满的机会,引进厨余废物利用。
2.3、焚烧与填埋
全球起码有8个国家和地区生活垃圾填埋量低于人均每年7公斤,有瑞士、德国、荷兰、瑞典、比利时,垃圾末端处理主要采用焚烧,但通常焚烧率高的国家,都有严格的垃圾分类,也就有高的资源回收率,只有日本由于焚烧厨余垃圾,回收率较低。
大量焚烧的结果是高昂的垃圾处理费,日本和韩国的人均垃圾总量基本相同,但韩国的垃圾回收率高达60%,日本只有21%;日本平均每吨垃圾处理费要2469元人民币,相比韩国要多1千多元人民币(图3),在中国,如果用2000元/吨补贴收购废品,所有的低值可回收垃圾,都可以像废品一样分类收集上来了,并且可以省去垃圾分类宣传费,也不用督导员和每家发放垃圾桶。
图3 韩国与日本的废物管理用对比
图4 日本生活垃圾焚烧量与焚烧能力趋势
十多年以来,日本在努力减量,逐年减少焚烧,到2011年日本的垃圾焚烧能力已经有50%的富余率(图4),台湾也有近30%的富余率,如果达到日本政府的最新目标,焚烧设施空置率还会上升。我们不能盲目学习日本的垃圾处理路线,要避免这个先焚烧再减量的弯路,否则于国、于民、于焚烧企业都是弊端。
相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垃圾焚烧有很强的戒心,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由政府主导,向零废弃推进,如旧金山、堪培拉、加州、台湾、新西兰、英国、爱尔兰、温哥华、苏格兰、意大利的2百多个市镇及西班牙的一些地区。其中旧金山、意大利的卡帕诺、日本的上胜目标2020年后零废弃,零焚烧,所有可回收物都回收。如果说“完善类”相当于奥运的第一军团,那么“零废弃”就是体操10分的动作,需要完美无缺。我们对此充满期待和好奇。
而以严谨著称的德国,玻璃、三类废纸的回收率已经基本达到100%(未回收率不到1%),率先在2个单项上零废弃。我国可能会在金属、橡胶轮胎单项上首先突破。
结论
提高中国的垃圾分类率,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厨余垃圾分类,厨余解决了,即可进入世界废物管理完善类;分不好厨余,减量作用有限。同时应该建一些干垃圾分拣厂,改善拾荒人的工作环境,在09年以前,几乎所有的中国废物回收率都是由他们创造。
参考台北的的人均处置量0.203公斤/日。北上广深杭等市都可以停建垃圾焚烧厂,省下的钱投入到废物管理系统建设。开始可以试行奖励性的收购厨余,每户每天分类达标奖励0.1元,每月张榜公布,每个社区实施3个月,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3个月,相当于将减少焚烧节省的费用,返还给纳税人。3个月推广期后,再强推“你不分,我不收”。
最后,垃圾分类循环回收,前车有鉴,是迟早要走的道路,学习谁?是直达还是绕弯?我们的制度取决于决策层,而公众会永远在心中保留裁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