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已经过去的一季度对全省工业而言,出乎“意外”的莫过于省属企业增长乏力,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1.4亿元,同比增长8.9%,省属企业增长6%,分别低于全省和地方增速的平均水平。
但在产品产量和价格下降的影响下,省属企业增长乏力似乎又在“意料之中”。
业内人士认为,“逆势”已定,作为甘肃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的省属企业,应该“逆势而为”,通过加大企业资本要素改革力度等多重手段,改善经济效益状况。
负向拉动,影响全省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
不得不说,从今年年初开始,“逆势”成为省属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难题。
一季度,镍价下降20.5%,铜价下降13%,钢材(酒钢)下降10.4%,铝锭下降11.2%,TDI下降12.98%,商品煤(华煤)和电煤分别下降4%和12.6%,企业部分产品有市无价,电解铝和硅铁、化肥已跌破成本售价。受产品产量和价格下降影响,省属企业负向拉动,影响全省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7%。全省19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00家出现亏损,亏损面及亏损额较大。其中,冶金、有色、机械等行业企业普遍亏损,企业增产不增效现象严重。
事实上,单纯从数据上看,省属企业增长放缓有其无法克服的客观因素,但需要注意,省属企业作为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其健康有序发展无疑是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早在2012年时,全省省属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已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9.4%。所以说,省属企业及时“复苏”,将对全省工业增速起到重要作用。
逆势而为,省属企业鼓足勇气向前看
从行业特点分析,重工业是省属工业的主力军,而且,省属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全省行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并支撑着全省冶金行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表明,目前,省属企业正处于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初期,与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过程相比,省属工业产业结构转换滞后,重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工业。以生产基础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的主导工业,处于产业链前段,当投资拉动需求减缓时,受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利润必然下滑。工业结构偏差过大,使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较好的结构效益。
业内人士表示,省属企业发展的快慢、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的趋势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切实加强对省属工业运行情况的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省属工业经济效益状况,将会对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甘肃工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原材料产业特征,省属企业的这一特征更为显著。因此,省属企业应紧紧抓住全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有利时机,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以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加工为重点,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解决企业存在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困难和问题。通过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实现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一起来,提升重点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减轻对资源型经济的依赖,向“高加工度化”工业结构中后期迈进,最终实现工业结构的“技术集约化”。纵观全省,省属企业的产品大部分处于产业链的中前段。有人将这看作短板,但也应该看到,这也是我省工业崛起的比较优势,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行原材料产品的延伸开发,正是省属工业加快发展、提升效益的新的增长点所在。
同时,业内人士建议,省属企业还应该在加大企业资本要素改革力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下功夫,鼓足勇气向前看,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改善经济效益状况,还对全省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记者 伏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