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于近期发布的《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现代交通”纳入到13大重点行动领域之一。9月底,珠海市综合交通管理平台一期工程正式通过验收,标志着该市在践行公交优先战略和打造智慧交通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也是国内城市中首个将绿色交通理念与交通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平台。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负责人本月在参加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期间透露,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规模投资预计将达1820亿元人民币。
现状
交通拥堵成绿色出行难题
影响吸引投资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交通,占比达27%,而第二、第三位的安全教育,占比仅为9%和6%。近日,来自经济学人Intelligence Unit等机构的特大城市研究课题的一组数据,揭开了交通运输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当交通领域受到挑战,空气污染、经济损失、通勤效率低下等“城市病”开始增多。
据统计,因交通拥堵,美国平均每个驾驶员每年浪费54小时,德国每年损失约1000亿欧元。在中国的某个特大城市,因交通拥堵平均每日每人延误时间为66分钟,每人每年时间损失收入超过3万元人民币,每年仅燃油就浪费200亿元,平均每辆车每月损失350元。而在环境的后果上,一个特大城市因交通拥堵每天多排放二氧化碳,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导致环境损失45亿元。
据珠海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珠海常住人口约为161万人,在2009年至2014年的5年时间里,常住人口只有8%的增长,但同时,汽车的保有量呈野蛮式增长,增加了75%之多,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珠海提出绿色低碳交通作为城市发展愿景,并与西门子展开合作,参与“珠海绿色交通”的规划工作,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数据采集、筛选、分析,不仅能为珠海城市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还能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智能化出行。
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城市大气污染减排来说,车、油、路三大领域需要协同发力。在车方面,体现在汽车排放标准的提高,今年底珠三角全面实施机动车国Ⅴ排放标准;油方面,体现在油品升级,7月1日起广东车用汽油、柴油已全部进入“国Ⅴ”时代,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1年多;路方面不能光靠修路扩路,更多的是交通的合理调配,公交的便利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发展,拥堵少了,汽车怠速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就会减少。
创新
“互联网+”让绿色出行更便捷
“互联网+”在道路交通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利用“互联网+”,拓展“共享租车”。在这个方面,烟台市在城市交通领域大胆地开创了一种新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这种模式有点像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模式,但这里的“车”却是名副其实的汽车。政府购置了一大批低排放的环保汽车,将其投放在城市各个角落。市民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预定车辆,凭借办理的会员卡,刷卡即可开启车门,使用车辆。用车结束后停放到任意共享租车专用停车位,系统自动计算费用,计算透明,网上支付,操作简单。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效减少了汽车上路数量、极大降低了车辆空驶率,甚至达到30%以上,缓解了道路交通拥堵,降低了碳排放。
二是打车软件,提升出租车精准服务。在过去,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打车难”,人找车、车找人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对这种问题,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相配套的打车软件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在过去的一年中,出租车几乎成为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最高的行业。通过这一“互联网+”的应有,大数据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出租车的科学调度,较少了空载率,优化了交通资源,提高了打车用户的满意度。
三是智能地图、让出行避开拥堵。现在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在手机上都有各式各样的地图导航应用。这些应用一联网,就具备了强大的功能。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全市的交通路线交通流量进行动态的掌控,哪些路段是绿的一路畅通,哪些路段是红的存在拥堵,一目了然。而且,这些应用还能够给用户提供避开拥堵路段的功能,科学合理地规划路线。以高德地图为例,平均每月可为用户节省时间总计达700年,节省的油耗高达1840万升,折合人民币1.3亿元。
四是精准定位公交到站情况,让我们乘坐公共交通更自信。长久以来,公共交通存在的一大弊端就是到站不准点,乘客不知道公交车什么时候能够到站,因此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公交定位的APP软件,可以对公交到站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减少延误和久等。
事实上,这仅是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第一阶段,在伦敦、柏林等城市,绿色交通整体方案涵盖停车管理、拥堵收费、智慧港口物流等,并通过规划与方案的科学评估,指导公交建设的合理布局选择。
前瞻
智能交通投资或10年内增7倍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低碳绿色与智慧城市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目标与定位,而绿色智能交通的建设,无疑将两大目标碰撞出庞大的发展机遇。
据相关机构分析,智能交通行业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并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正在迎来加速发展阶段,行业年均增长将达到30%-40%。
与此同时,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在推动着智慧交通发展。据统计,2003-2011年中国在交通运输业的财政支出8年增长了2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0%。其中在智能交通系统上的投资额从2006年的18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1亿,到2015年预计达1500亿元。本月,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在第22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期间透露,估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投资规模将到达1820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作为顶层设计,智能交通系统肯定会带来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曾在某论坛上指出,按照这种城市发展趋势,我国需要建设的轨道交通系统,“远远不是‘十二五’时期提到的六千公里的概念,它的市场份额将按十万亿来计算。”
西门子德国总部首席交通顾问梁月林等专家则提出,目前中国发展绿色智能交通的阻力,在于一些地方历经前期粗放式发展后,决策者需要克服城市化就是修路的惯性思维,软硬一起抓。另外,资金投入的保障也是关键,可以采用引入社会资本,PPP等模式创新投融资。其次,数据的采集上还需要更加完备,例如目前珠海做到了每个路口的交通数据采集,未来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数据要精细到每个路段、每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