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成果,预计到205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达到300亿吨标准煤,其中清洁能源占比有望达到80%,主要转化为电力使用,所以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电力互联。其构建过程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联网规模和时机取决于相关国家和经济体的政治、经济、技术及市场等综合因素。”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在10月23日举行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论坛上提出了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图。
全球能源互联网主要是电力互联网
张运洲指出,电力是一种高效、清洁、灵活的能源,加快以电为中心的能源转型,是全球范围内的大趋势。电力传输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尽可能减少能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方便能量的大范围输送,从而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可以认为,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电力互联。
另一方面,未来能源互联网体系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为重要的能量来源。但是,可再生能源能量密度低、随机性强、不可储存、无法直接在用能终端使用的特点,决定了在当前没有其他高效二次能源的前提下,转化为电能是可再生能源利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需要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到人口聚居的电力负荷中心地区进行消纳。
众所周知,电网是迄今为止人类能源体系中最为完善的能源网络,电力输配网络具有极强的可延展性,这是其他能源网络所不具备的。未来,随着电网智能化技术的成熟以及坚强特高压骨干网架的构建,实现国内联网和跨国、跨洲联网,使得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开发和利用。
“能源互联网主要依靠的是电力互联,同时也要强调多类型网络的整合和互联,需要打破不同类型能源之间的‘隔离性’,从而实现多类型能源的综合协调优化,并在用能终端给予用户更多的可选择权。”张运洲强调。
加强国际合作推进互联互通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根据“一带一路”战略,未来将加强与沿途国家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电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高度契合“一带一路”战略,也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国家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老旧,能源资源禀赋各异,跨国能源电力合作意愿强烈,未来合作潜力巨大。受“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国家资源、技术、经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约束,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需要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方式推进。在联网基础条件好、联网需求迫切的区域优先建设,由点到面、由面到网,逐步形成全球电网互联。
张运洲表示,在近中期,将积极推进陆上与周边国家的联网,沿“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延伸,逐步实现亚洲—欧洲—非洲的电网互联。未来十年间,将建设与俄罗斯、蒙古、中亚五国、巴基斯坦等邻国的联网工程;建设亚欧洲际输电,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向西延伸;非洲内部、海湾地区、南美洲等地区也正在推进电网互联。今后,还将建设东北亚地区联网工程,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有互联意愿,可以以陆上联网为主。
张运洲还进一步强调,在发展跨国、跨洲骨干网络的同时,还需要关键技术的支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进一步提高柔性直流、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智能用电、信息通信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成功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推进实施还面临不少的问题和挑战。如短期内可再生能源发电综合成本仍然高于化石能源、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涉及国际合作等。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定会让“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