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30辆电动公交,到如今遍布合肥街头巷尾、川流不息的7300多辆新能源公交、出租车、私家车。
这样的数字对比是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真实的缩影,短短几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今年9月,安徽省正式为1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揭牌,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赫然在列。
新的机遇来了——在人民网安徽频道多日的采访中,每一个参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无不欢呼。是的,安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掀开一个新的篇章。
领跑:开创全国多个第一
几年前,当人们在街头看见一辆车身印有“纯电动”字样的汽车时,总会不自觉的发出“咦”地惊讶声,那时候电动汽车确实是“稀客”。
如今,当初的惊讶已经不再,电动汽车已经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在合肥街头,每天有7300多辆新能源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终日穿梭不息。
作为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安徽省“十二五”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2012年,安徽省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安徽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强、配套完善、推广应用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强省。其中,因江淮汽车、奇瑞汽车而知名的合肥、芜湖地位堪当重任。
确实,过去五年,新能源汽车在安徽的发展可谓是阔步向前,领跑全国。
2010年1月,首批30台由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公交驶向合肥街头,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正式投入合肥市场;
同年底,由江淮汽车生产的591台第一代电动轿车正式投向用户,标志着新能源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1年,江淮汽车生产的第二代电动车下线,并创下1000台的销量,随后销量年年攀升。今年1至9月,江淮新能源汽车已经创下8513辆的销售记录。
以江淮汽车为龙头的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成率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在机动车保有量的占比位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公交车的占比全国第一;推出全球第一条纯电动公交路线;全国第一个实现电动轿车大批量外销的城市……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5年9月底,合肥市范围内累计推广应用7334辆,任务完成率128%,位列全国前列,合肥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8万辆,约占全国8%。
在安徽另一个汽车重镇——芜湖,新能源汽车也在持续发力。
2000年,奇瑞在全国率先着手谋划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次年10月,成立“清洁能源汽车专项组”,负责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前沿技术研究与开发。2010年5月,奇瑞成立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将新能源汽车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5年多来,奇瑞相继推出QQ3EV、M1EV、eQ等纯电动产品车型,累计销售纯电动汽车约3万辆。其中2014年实现销量9007辆,位列全国第三。
推广:真金白银的扶持
在喜人成绩的背后,鲜有人知道新能源汽车推广之初的艰辛。“续航里程低、充电设施不完善,这些都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对于一系列摆在面前的难题,合肥市科技局区域创新处处长、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戴兵直言不讳,如何破解?合肥市做了大量的探索。
去年12月,合肥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针对新能源车辆的优惠一揽子全部出台。
在购车上,合肥对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纯电续驶历程大于150公里的电动乘用车,按照国家补助标准1∶1的比例给予地方配套补贴(含省、市两级资金)。
在使用上,新能源汽车车主可免交125元/辆的牌照费;在市区道路停车,可免交临时停车费……
在充电设施上,合肥将充电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规划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对建设充电桩的社会资本将按设备投资总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并要求新建小区按停车位10%配建充电桩;新建停车场、新建酒店、宾馆等公建类项目按停车位20%配建充电桩。目前,合肥全市建成公交车充电站29座565个桩。建成电动轿车充电桩群60座3631个桩。
这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今年至9月合肥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2111辆,比往年增长不少。
在推广上,芜湖另辟蹊径,走出了分时租赁的路子。今年2月,芜湖市首批新能源汽车分时15个租赁点向社会开放,投放新能源汽车222辆。2015年底前,芜湖市计划完成100个新能源汽车租赁点的布局建设,新增充电位充电桩4000个。
这意味着,市民可以像租赁公共自行车一样租上汽车了,既方便市民出行又推广了新能源汽车。
正是因为良好的产业基础与有益的推广探索,安徽合肥、芜湖双双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是战略布局又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前期的推广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业内人士说,从安徽这几年的推广举措来看,“力度很大,效果也很显著”。
产业:一座城能造出一整台车
在合肥市经开区始信路的江淮汽车新能源生产基地,平均每90秒,就有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下线。
从2010年的591辆投入市场试验,短短几年,江淮汽车已经推广纯电动轿车13000辆,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是生产一辆卖一辆,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江淮汽车新能源营销部部长雷兵说,公司未来的战略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公司总量的30%以上。
在合肥包河经开区的安凯汽车生产基地,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整装待发。“这两年新能源客车不愁嫁。”安凯汽车国内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章晓明说,公司已累计销售新能源客车4400多辆,销量已经超过公司总量的30%。
毫不讳言,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得益于产业的集群发展。“不出合肥就能找到新能源汽车的所有零部件,生产出一台整车。”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丁传记说,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是零部件是“三大电”(电池、电机、电控)和“六小电”(电转向、电制动、电动空调、电动仪表、远程监控系统),这些产业链无论是合肥还是芜湖都已初步形成。
位于芜湖弋江区中部的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一个代表。通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奇瑞公司等整车生产企业为核心,以天弋能源科技为代表的电池系统、以大洋电机为代表的电机系统、以埃泰克汽车电子为代表的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为支撑,以达尼特材料等重要元器件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2014年,芜湖市申报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创新型集群试点,是全国唯一一家科技部认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奇瑞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形成了从原材料到关键零部件,再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涉及20大类产品、3000多个品种,拥有高新技术产品279个。2014年,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发展至8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2家,实现产值165亿元。
合肥同样不例外。合肥全市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60家,其中有江汽股份、安凯客车、中航新能源(星凯龙)等新能源整车企业6家,有国轩高科、红四方锂电等电池及其材料企业5家,有巨一自动化、新生代马达等电机企业3家。合肥市培育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三大电”和“六小电”等关键核心部件产业链。
安凯新能源基地
合肥市还拥有国网合肥供电公司、普天新能源安徽公司、合肥国轩特来电公司等充电设施运营商3家;同智机电、易威斯、普为智能等充电桩生产企业6家。
据统计部门统计,201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112.8亿元,今年1-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81.33亿元,预计全年能够达150亿元。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今年9月,安徽公布了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名单,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名列其中。安徽省政府将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基地的发展。
根据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预测,未来5年,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将规划建设108个重大项目,力争产值突破千亿元,朝着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