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联酋迪拜水电局宣布,中国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公司(哈电国际)和沙特电力组成的联合体预中标迪拜Hassyan清洁煤电站一期项目,项目金额18亿美元。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阿联酋拿下电力类承包项目,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式进入海湾电力高端市场。
“这次中企拿下阿联酋电力项目有两大意义:第一,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中企拿下阿联酋的电力项目是向海外输出先进的、低成本、高质量工程能力的一个比较好的范例。因为对于国际市场来说,阿联酋属于高端市场,这也成为进入中东高端市场的一个比较好的案例;第二,这个项目拿下来之后,我国不仅是作EPC,接下来还会和阿联酋当地的投资公司共同成立运营公司,中企还会参与后面的整个电厂的运营维护工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信达证券能源互联网首席研究员曹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曹寅表示,阿联酋市场属于高端市场,中国能够进入高端市场并拿下一些示范性项目,对中国企业接下来竞争其他项目非常有优势,不仅是火电项目,也有利于中国企业进入当地的核电市场、光伏以及其他一些高端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后期的运营维护。
“一带一路”正在铺开,围绕着基础设施、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等领域,中国和沿线有关国家的一批重点合作项目陆续上马。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可以预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到“互联互通”的建设当中。
据了解,麦加轻轨铁路是2008年6月中沙两国签署《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协定》之后的首个合作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第一次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建设的铁路项目。
中铁建参与的沙特到麦加的轻轨建设的竞标过程中,最终以17.7亿美元中标。而在中铁建的公告中,中铁建却亏损41.53亿人民币。
曹寅表示,中国企业在参与投标尤其在做项目概算时,对当地市场不了解,过低估计海外市场的难度,容易出现亏损。
另外,“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有很多特殊的要求需要注意,比如说环保、宗教信仰的要求,还有其他一些体制上流程方面的问题。”曹寅对记者表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提前防范“一带一路”上可能遇到的风险,尽可能深入了解投资目的地的政治风险、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都是“走出去”之前的必修课。
据了解,2014年对外投资并购项目595起,交易总额569亿美元。今年1-8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453.7亿元人民币(折合887亿美元),同比增长9.3%,新签合同额7688.1亿元人民币(折合12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8月当月完成营业额9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当月新签合同额150亿美元,同比增长65.4%。
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达到137亿美元。今年1—8月份,直接投资额合计107亿美元,同比增长48.2%;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为544亿美元,增长33%,为稳定国际投资环境和带动被投资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我国企业“走出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不能仅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还要从全球治理角度出发。在现有全球治理结构转型的时机下,如果能够很好地建立新的国际治理结构的话,再组建政府,企业,NGO的国际协力机构,共同输出国内高质量同时又是低成本的项目经验,同时又能建立一套具有中国标准、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再和国外企业在高端项目上竞争会好很多。”曹寅对记者说道。
中国正处于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时期,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走出国门寻找商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仅要做好“走出去”的心理准备,还必须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准备。
曹寅表示,对于企业或者工程项目来说,中国现在欠缺自下而上的合作,尤其是和当地社区的合作与互动。在未来海外的土木项目、工程项目的建设上,一定要注意与当地自下而上社区关系的维护,不仅是企业走出去,当地的服务机构也要走出去。另外,要建立基于中国主导的公益组织或者协力组织在当地的布局,提供一个先进的项目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的方案,同时又要注意保护当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