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绿色崛起”成为热词。在森林覆盖率为76.4%的江西赣州,一直脚踏实地地践行着这种以“绿”为底色的发展方式。9月下旬,记者随“绿色崛起看赣州”采访团,深入赣州,一探究竟。
做好野生植物大文章
赣南山里宝贝多,其中之一就是野生南酸枣树。秋天一到,赣州崇义县的范和隆老人和老伴,就上山捡枣,好的时候,一天能捡60~70公斤。一年间,仅捡枣就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我们已经捡了10多年。”60多岁的范和隆说,“邻居们也都去捡。”酸枣是齐云山南酸枣糕的原料,这种仅用麦芽糖与酸枣肉混合成型的绿色食品,如今年销售收入可达到2亿元。
同样靠山吃山,位于崇义县的江西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则采取另一种“吃”法。从1995年成立到现在,这家公司一直致力于收集野生水果资源,在这里,中国南方亚热带野生水果几乎都能找得到。如今,老百姓普遍具有“植物物种保护”概念,烧火炼山前,都要到林地里走几圈,发现不认识的植物会采集后送到君子谷公司鉴定。
“秉承保护、研发、生产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我们已经建成原生态野果酒庄,利用野生选优品系刺葡萄酿造的君子谷刺葡萄酒曾获国际大奖。”公司有关人员介绍说,酒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吨,现代化的酒窖、酒庄、野果深加工实验室一应俱全,绿色生态产业初具规模。
正是实践着这种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发展观,当许多地方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补课”时,赣州却拥有令人艳羡的自然生态,“生态家园”引来了许多“金凤凰”。
发掘海外市场有潜力
在发展绿色产业上,赣州还拥有“无中生有”的创造能力。
2013年春天,上犹油画创意产业园正式落户赣州上犹县。“上犹风景优美,青山绿水是天然的创作素材,画家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安心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这是我选择此地的重要原因。”产业园创始人、著名画家陈子荣说,如今驻园画师已超过200人。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将可容纳2000余名油画创作者及相关人员入驻。
油画产业是新兴产业,更是朝阳产业。世界各地的油画很多出自中国画师之手。据陈子荣透露,上犹油画去年销售额为1.1亿元,今年产值预计可突破1.5亿元。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日本、南非等20多个国家。
赣南的绵绵群山中,隐藏着许多市场在境外的企业,比如赣州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它是赣州市唯一一家获得农产品自营出口权的食用菌企业。公司董事长黄巧珍告诉记者,企业早早推行农产品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实现了资源集约利用、循环利用。“我们的产品销售地区主要是美国、加拿大、荷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亿元。”
在众多类似产业、企业的支持下,2014年,赣州市进出口总额超过39亿美元,其中出口超过32亿美元,增长近10%。
探索精准扶贫新方法
赣州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欠发达地区。在长期的追赶发展中,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赣州人探索出不同的路子。
“我这里既是脐橙黄龙病转产示范基地又是精准扶贫基地。”在赣州安远县镇岗乡流金坑猕猴桃产业基地,承包人说。这片300多亩的山地,是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下来的,从2001年开始种脐橙。果树染上柑橘黄龙病后,去年他只好砍树改种猕猴桃。
据乡干部介绍,基地既提供就业扶贫,为附近贫困群众提供50多个工作岗位,每月工资2100元;又开展产业扶贫,为周边乡镇供应猕猴桃苗木,免费培训贫困户。像这样的扶贫产业基地,仅镇岗乡就有5个。
而适合开发旅游项目的地方则开展旅游扶贫。比如赣州龙南县里仁镇正桂村。这是一个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通过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和乡村旅游,2014年,全村有23户97人实现脱贫,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在“中国花木之乡”的赣州大余县,已建成的黄龙花卉苗木产业旅游示范园,也是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规划面积1万亩的示范园,苗圃众多,附近的村民在这里实现了灵活就业。按天计酬,男工80元、女工60元。园区年产值达1.4亿元,吸纳农民就业1800人次。此外,通过“政府补助+协会指导+农户参与”的方式,政府还鼓励园区内的农户改造自己的房屋,开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服务。
如今,赣州市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子越走越宽。数据表明,该市各类休闲农业企业达1532家,实现直接就业9230人次,带动间接就业55380人次,辐射受益贫困人口近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