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路透社采访。
其中,习近平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中国的谈判立场进行了阐释。
习近平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
“就像一场赛车一样,有的车已经跑了很远,有的车刚刚出发,这个时候用统一尺度来限制车速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平的”,习近平表示。
因此,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多作表率,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等重要原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愿。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不是说发展中国家就不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了,而是说要符合发展中国家能力和要求”,习近平表示。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至上而下的《京都议定书》模式转变为全球每个国家通过“量体裁衣”提出气候贡献。
中国已经宣布其国家自主贡献,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中国也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为了实现目标,中国将花费超过6.6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万亿元)。
今年年底召开的巴黎大会将对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作出安排,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谈判需要各方展现灵活,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原则应该得到遵循。各方要最大程度展示诚意,聚同化异,相向而行”,习近平认为,“中国愿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