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之称的南极大陆拥有一个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随着人类在南极活动版图不断拓展,如何避免污染、维护原生态的极地环境,成为各国南极科考活动的当务之急。
1991年通过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从“南极环境评估”、“南极动植物保护”、“南极废物处理与管理”、“防止海洋污染”和“南极特别保护区”五个方面,对各国南极科考活动作出了严格规定,特别强调各缔约国要对固体废弃物、食品废弃物、化学药品废弃物及可燃性废弃物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以免对脆弱的南极环境造成损害。
我国极地科考活动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所有考察项目在开展之前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监测;长城站和中山站均建立了先进的废物、污水处理系统,及时处理站上产生的垃圾;考察队员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有严格的环保要求,如首选可降解材料、不使用含有磷等有毒成分的清洁用品等。
以中山站污水处理为例,为满足《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的议定书》的要求,我国为南极考察站重新购买了新的污水处理装置,并建造了新的污水处理栋,经这个新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的生活用水的排放能完全满足南极地区污水排放的要求。
在中山站污水处理栋,一条水管源源不断地向栋内的小池子排放着污水,一个形似水车的机械在水中快速运转,这个“金属水车”叫做“回转式机械格栅”,主要对污水中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经过初次过滤的污水再通过一道“毛发过滤器”后,流入生物反应池,利用A-MBR-30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进行生物降解,该装置使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在装置投入工作前先培养好氧性微生物,在有氧与适宜的温度下,这些微生物将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自身的消化分解作用,最终将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污水得以净化。
处理后的污水采用紫外线充分消毒。经过这几道程序处理后,排放的水质可达到2010年最新的IMO MEPCI59(55)公约的要求,满足南极地区生活用水的排放要求,最终通过管道排入大海,为我国南极考察站生活用水的排放带来很大的便利,也为我们保护南极环境出了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