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龙山文化之厚重,惠承百脉泉涌之洗礼。隶属于中国华电集团的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章丘)坐落于龙山文化发祥地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闻名海内外的龙山黑陶便产自这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龙山黑陶的特点,那一定是“精品”无疑,这种不侧重于塑造繁缛的雕饰,而是以优雅流畅的造型与线条取胜的艺术品类别,正如“精品”一词所寓意的那样——去掉杂质,萃取精华。
由“精品”衍生而来的“至精思维”则成为了这家企业从一度负债率高达95%的处境中逐步发展蜕变的核心理念。
在经历过2008、2009年举步维艰的低谷期,2010年高负债、高亏损的困难期,2012年扭亏为盈的转折期,2014年“1585”规划完成期后,华电章丘已经成为了华电国际乃至华电集团在山东的窗口企业——2014年华电章丘实现利润4.42亿元,同比增加2.31亿元,负债率减至75%。
比成绩更为可贵的是,在持续的攻坚克难中,华电章丘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力求精进,在管理层面渐趋完善,在廉政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颇具亮点,整体已经成为了一家极具实力的发电企业。
“逆境”——行业危机带来巨大挑战
火电行业从业人士一定都对2008年的经历心有余悸,当年的4月,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原煤单价同比上涨超过100元,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发电厂资金链条的异常紧绷,甚至有些发电厂已经出现了缺煤停机的情形,火电行业第一次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现象。
这一时间节点距离华电章丘的建立不过7年的时间。2001年,经过资产重组,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正式建立,并在2002年、2006年的一二期工程中先后实现“一年双投”。
对于正尝试从基建逐步转入生产运营时期的华电章丘而言,2008年的到来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挑战,刚刚完成二期工程的华电章丘尚被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生产能力不稳定、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所困扰,而占公司成本80%的燃煤价格的急速上升更是让当时尚且处于“成长期”的华电章丘承担了沉重的负荷,当年亏损3.24亿元,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当时的华电章丘负债率一度高达95%。
转机往往来自于危机之中,在2010年左右,公司成立了新的管理团队,对于当时的管理团队而言,他们面临的是:企业被市场的洪流推到了风头浪尖的关口,到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艰难险境。
“求变”——扭亏为盈完成华丽逆转
“在经历了2008年政策性亏损和2010年行业性亏损之后,面临着‘高成本、高负债、低盈利’的经营发展困境。”华电章丘总经理刘明杰曾这样当时企业面临的形势。
针对艰难的处境,新的管理团队认真剖析内外部形势,大胆提出了“一年控亏、两年减亏、三年盈利”的扭亏为盈三年规划,全力投入到适应行业环境和改善内部管理的行动之中。
树立“价值思维”理念,首先改善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三年中,华电章丘创新重组“大运行”“大检修”“大燃料”,成立燃料质检部、煤监中心,修订《四项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管理办法》,设立特殊贡献奖励,明确价值导向,充分调动员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2012年在燃料管理、政策争取、两个细则奖励等方面管理创效突破3000万元。
在新的管理机制下,整个企业的创新活力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这一阶段,华电章丘探索实施了褐煤掺配、母线跨接、纯氧点火、高背压改造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了《发电机内冷水小混床树脂氨化处理技术》等多项专利技术,优化了设备性能,先后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单位”等十余项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在整个过程中,华电章丘积极将“价值思维”融入到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中,探索实施“一线工作法”,通过开展“三问、三访、三贴近”活动,深入一线工作,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融洽了党群关系,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思维的改变激发了企业的生机,机制的创新提升了经营的活力,来自技术方面的进步与企业文化和党建的加强,又激发了企业持续发展的无限潜能。
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华电章丘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2012年,华电章丘盈利0.16亿元,三年减亏2.7亿元,圆满打赢扭亏为盈“攻坚战”。
“嬗变”——改革发展实现完美逆袭
对于站在新起点的华电章丘而言,危机已经暂告一段落,随之迎来的是生存与“二次创业”的新课题。
正是在这一阶段,“至精思维”的提出又为这个已然走出困境的企业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基础较为薄弱的小厂不仅要求生存,更要求“精致、精细、精益”。
在这一基础上,华电章丘的管理团队针对行业实际的情况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三年计划“1585三年计划”——实现并保持年度利润过亿,年度发电量突破50亿千瓦时,到2015年资产负债率降至85%。
在“至精思维”的指导下,华电章丘开展了“智慧在基层、岗位创精品”活动,追求从管理、生产到经营方方面面的“精致、精益、精品”。
在具体的生产环节,华电章丘通过“三实三提升”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升了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执行力和工作业绩。深化“大经营”理念,推广“IIS(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去中间商”燃煤采购机制,煤炭成本压力有效降低。
这一阶段精益求精的管理提升也为日后华电章丘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华电章丘以创建集团公司五星级企业为工作主线,运用对标管理手段,建立企业三级指标管理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指标管控网络。2015年,对照五星级企业高标准开展“强基”活动,全面推进7S管理,创新“绩效薪点工资制”,提升基础管理。
管理效能的提升带来了技术的精进,在这一阶段华电章丘主动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新常态,率先实施#3机组超低排放,全面对四台机组进行整体优化改造,公司机组连续五年在全国火电大机组指标竞赛中取得佳绩,并先后有两项创新成果取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同时,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线工作法”“543”工程的进一步深化,“一线三点”党建模式的创新,“一体两翼”廉洁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及服务员工“素质、示范、和谐、快乐”四大工程的实施,夯实了群众根基,贡献了智慧力量,为企业改革发展起到了“催化剂”“助推器”作用。
最终,在“1585三年计划”制定仅两年后即2014年,华电章丘就超额完成了整个计划中的战略目标,完成盈利超出原有目标300%,发电量完成53.26亿千瓦时,电量计划兑现率完成100.55%,创历史最好水平,负债率比预期低近10%,并成功创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五星级火力发电企业。
“转型”——“环保节能”“多元发展”
目前的火电行业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于华电章丘而言,其本身在克难攻坚中形成的一些“意外收获”,将其在未来发展中重要的依凭。
在环保、节能以及包括供热、风电在内的多元化领域的锐意求新,也成为其在整个电力行业处于巨大转型时期得以再创佳绩的核心竞争力。
“环保节能”可以被视为华电章丘的第一个“意外收获”,早在2010年,华电章丘就开始意识到了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当年,华电章丘就开展QC课题攻关,二期机组飞灰可燃物从4.9%降至2.1%,制粉单耗同比降低2.1千瓦时/吨。
从2010年至今,华电章丘逐渐加强了环保节能方面的投入,三年投入6.5亿元实施环保技改,成立环保技改项目部,为环保之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之力。
华电章丘对于环保的巨大投入和通过科技为动力推动环保进展的科学方法使得华电章丘在环保标准日益严苛的今天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华电章丘成为省内首家脱硫旁路全部拆除的企业,#4机组成为省内首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全部满足重点地区排放新标准的机组,#3机组成为省内首批排放排放机组,截至目前,华电章丘4台机组全部达到重点地区排放新标准,脱硫设施投运率达到100%,二氧化硫排放小时均值全部达标,真正体现了“绿色华电“的发展理念。
设立节能办公室,理顺部门、班组“三级节能网络”,加大节能剖析,深挖节能潜力,规范正平衡煤耗计算,开展机组修前经济性分析,优化四值竞赛指标考核的比重,机组真空、主再热气温、减温水量等指标明显改善。对全部四台机组进行整体优化改造,特别是对#2机组高背压改造后供热期煤耗下降180克每千瓦时;创新实施纯氧点火改造,机组冷态启动用油节省60%。超前实施#3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为12毫克每立方米、46毫克每立方米、小于1毫克每立方米,均优于燃机水平。
而“多元化发展”则是华电章丘的另一个“意外收获”,特别是其在供热领域的发展,正在成为发电主业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从2010年起,华电章丘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并与当年成为章丘城区居民采暖供热的最大热源点,供热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并逐步扩大至800万平方米。2014年与济南市热力公司签订供热协议向济南东部城区供热,供热市场实现了跨区供热的突破,华电章丘跨区向济南供热工程列入济南市大气污染治理“十大行动”计划,预计2015-2016供热季向济南供热800万平方米。
在供热以外,相公庄10MW光伏电站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与章丘市政府签订的长白山区域20万千瓦风资源开发协议已开展测风工作,三期扩建项目也获得地方政府和上级公司的大力支持,逐步形成“火、风、光”齐头并进的格局,为适应新常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在“价值思维”和“至精思维”的指引下,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又制定了“2357”规划目标(二次创业、三期发展、五星级企业标准、7S管理方法)。乘着二次创业的东风,章电人将在“岗位创精品,专业建示范,企业树窗口”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并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