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兴市“五水共治”办了解到,海宁市确定“三区三口三管”的污水集中处理格局,全面实现污水分片收集、统一输送、三厂处理的模式,破解了污水治理收集、处理、排放三大难题。截至8月底,海宁供排水管网总里程达到95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增加到36万吨/日,排江能力增加到51万吨/日,增幅达41.7%,污泥处置能力达100吨/日,有力推动了水环境改善。
连片治理,破解污水收集难
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海宁市对市区雨污应分尽分,实行分类别改造、分区域推进、分年度实施。加快项目前期审批和日常巡查力度,创新实施合同履约评价等手段,彻底解决老城区排水系统管网雨污合流、新建居住小区和居民自建房小区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收集管网存在盲区三大突出问题。
对于城镇污水,实行应收尽收的举措。海宁市在2014年开展8个集镇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21个建成区生活污水治理全面铺开,探索各辖区“连片治理、网格推进”的实施途径。建立“一片改造提升区域,一张规划设计图纸,一支承建施工队伍,两份履约委托合同,若干投资责任主体”的统筹建设模式,扎实推动具备入网条件的污染源在规定时间内规范接入公共污水设施。
在积极推进重点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同时,海宁市以国资平台为有效载体,全面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海宁因地制宜创新提出“三管两池”或“两管两池一生态”的综合治理模式,以农户、村级组织、市级国资平台为各管段责任主体,施工中利用专业优势为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运维体系。
扩容提质,破解污水处理难
面对污水处理难题,海宁市积极开展污水处理扩容工程,投资4.38亿元新建盐仓污水处理厂三期和丁桥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目前,盐仓污水处理厂三期10万吨/日和丁桥污水处理厂三期5万吨/日工程完工投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使海宁市污水处理能力从21万吨/日增加到36万吨/日。
在污水处理扩容的同时,海宁市通过控源截污,提高污水进水水质。以水价机制、既有政策完善为基础,积极推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C类企业用水在原有水价基础上加价1元/吨,并按年度核定用水计划,超过计划量即收取累进加价水费。至8月底,增量水费超过581万元,倒逼收费企业2014年平均COD排放浓度从343mg/L降低至259mg/L,为污水处理厂进水提质及污水处理工艺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海宁市通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根据该市污水处理厂未有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经验的现状,派遣专人去多地考察取经。在提标工艺上,采用“厌氧水解+SBR+脱氮滤池”改造工艺,并以限期完工为手段,加快工程设计和建设步伐。目前,三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从原来的二级排放标准提升为一级B排放标准并接近一级A。
多元利用,破解污水排放难
为有效解决尖山污水处理厂尾水出路问题,在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的技术指导下,海宁市通过建立人工湿地、高效微生物膜处理系统、高效植物生态处理系统以及种植水生植物、安装植物浮床等手段,使尾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V类水质。目前尖山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再生工程每天处理水量2万吨,有效解决内污尾水去向问题。同时,海宁市在硬件上保障尾水顺利排江,积极开展中部排江口扩容,提出丁桥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改扩建工程方案,在原址上新建25万吨/日排放口,有效解决污水排放问题。
此外,海宁市还通过提高处理工艺,积极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该市引进省内首个污泥高速资源化处置技术项目,对盐仓污水处理厂现有污泥处理装置进行改造,有效杀灭细菌,大幅度降低污泥体积,并将产品用作土壤改良肥料。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试运行,日污泥处置能力100吨,日产资源化产品约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