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层面的煤炭深加工产业规划即将发布,与该规划紧密相关的国家能源局、发改委、环保部已纷纷表明立场,大嘴君邀请一位业内人士为您解读。
近年来,随着煤化工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国家政策逐渐收紧,站在不同立场上的各方博弈也更加明显。9月中旬,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治透露,作为首个国家层面的煤炭深加工产业规划——《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规划》已完成初稿。消息传出,与该规划紧密相关的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纷纷借助媒体表明立场,此种微妙,一时让业内人士难以捉摸。
自2015年2月开始,随着苏新能源和丰有限公司煤制天然气项目环评报告被否至今,凡是递交环保审批申请的项目,几乎全军覆灭,这里面就包括山西潞安煤制油项目、伊犁新天煤制气项目等大型煤化工项目,以及从5月份受审至今已经煎熬了近4个月而毫无结果的中海油山西大同煤制气项目。由此可见,盲目的扩张,早已导致煤化工行业的过剩,而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使人无法忽视。
最近,环保部全面否定了煤化工的零排放技术。理论上,零排放本身无法实现,不论如何处理,尾水中始终会有哪怕千万分之一的浓度,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零排放。而废水不外排,也非真正意义的零排放。晾晒池废水不外排,并不代表对环境没有影响。这种影响恰恰也是煤化工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几个问题之一。正因如此,晾晒池(以及换汤不换药的各种名称)工艺也仅仅是一种污水的临时存储方式,而非水处理工艺。
7月初,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提出了量水而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节能高效、科学布局、自主创新等5项原则;同时也首次提出了废水零排放,要求工艺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对于水资源问题,严禁挤占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严禁取用地下水。此外,《指导意见》中还对煤制燃料项目的环评、选址、排放标准等作出详细要求。
作为当初推动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领头单位,发改委一直没有放弃发展煤化工。因此,虽然长期以来,受到水资源、环境破坏、低油价等各种因素的冲击,但发改委依旧保持着对煤化工行业的支持。处于夹层的各个煤化工项目成为扶不起的阿斗,纷纷栽在环保、水利、国土、林业等各关卡上。正因如此,发改委今年在收紧煤化工项目审批权限的同时,也对各项目的立项保持了更加谨慎的态度。
随着发改委开始规划制定“十三五”,《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规划》也渐渐引起业内的讨论。在当前煤化工行业整体低迷的形势下,该规划对整个行业的未来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希望借着《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能为行业打上一针强心剂,使煤化工看到春天的曙光。
根据此次看过《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规划》初稿的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规划是支持发展煤化工的,但环境问题也被放到了很高的高度,这也造成了媒体解读的两级分化。有分析认为,从环保部的立场上来看,煤化工的环境问题至今无法解决。如果环保关依旧过不去,煤化工将看不到出路。环保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机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勇于说不。自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部对煤化工行业的强硬态度,说明了只要拿出勇于监管的决心,违法企业将无处遁形,也只有这样,才能换来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此次《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规划》初稿的内容,发改委规划了六大基地(内蒙2个、新疆2个、陕北、宁东)。《规划》对西部地区的煤电、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予以适当支持。配套建设的电力、煤化工项目已经核准或纳入规划的,允许补办煤矿项目核准手续,电力、煤化工项目用煤量原则上不低于违法违规煤矿新增年生产能力的60%。以上不难看出,为了支持煤化工及其相关产业链,发改委不惜为手续不全的项目补办手续,不知道这样是否真的符合流程?此例一开,将极大鼓舞原本就涉嫌未批先建、越级审批的项目。此举也不难看出,发改委急于扭转煤化工近年来萎靡不振的态势。但这样真的合理么?在大唐、北控等企业纷纷出售煤化工板块的时候,发改委依旧支持煤化工,可否三思?
最后,作为配套标准制定者之一的国家能源局,态度不如环保部般强硬,也不如发改委般急躁,反而略显矜持。仅仅提出了五类模式的升级示范,以及研究煤炭深加工支持政策等议题。除此之外,并无亮点。
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各方尚未达成一致,但明显都是希望能使煤化工走上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的道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煤化工行业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水资源、环境破坏、零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在发展前得到解决。
国家环保部应勇于承担责任,不仅在规划环评上严格把关,杜绝未批先建等现象,更应在环保验收、试运行、投产等问题上积极监督,严格控制,并对那些环境脆弱地区,敢于区域限批。国家发改委则应在关注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资源配置。国家能源局应积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使环保问题不光是空喊口号,更是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