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体系
——记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民勤县
近日,水利部下发《关于认定首批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的通知》,确定民勤县为首批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标志着民勤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体系建设步入新阶段。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是阻止两大沙漠汇合的重要绿色屏障。全县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其中各类沙漠及荒漠化土地面积占89.8%,由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是县境内唯一的地表水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游来水量锐减,至2005年仅为0.61亿方,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县域经济之兴与水利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全国节水模范县和防沙治沙示范县为目标,认真开展水利工程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协调争取加大上游调水量,2010年蔡旗断面过站总径流达2.617亿立方米,实现《规划》确定的“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增加到2.5亿立方米以上”的近期治理目标;2012年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3.48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0.86亿立方米以内,提前8年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两大约束性目标”;2014年北部湖区形成约106平方公里旱区湿地,局部地方地下水埋深小于1米,《规划》确定的2020年“北部湖区预计将出现总面积大约70平方公里左右的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的浅埋区,形成一定范围的旱区湿地”目标提前6年实现;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减少,全县76眼水位观测井观测数据显示,有36眼机井水位回升,2010年以来全县地下水位回升0.126米,青土湖地下水位埋深3.2米,较2007年上升0.82米,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重点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该县编制完成《民勤县“十二五”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创建方案,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提出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上下联动,全力攻坚。制定规范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政策措施,鼓励成立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以清产核资确定的水利固定资产为抵押,争取获得贷款、租赁等相关金融服务,利用经营利润反哺村级经济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机制,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社、节水意识强的用水户进行农业节水补贴。建立农业节水奖励机制,对积极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和促进农业节水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用水户,按节水奖励标准给予一定奖补,促进用水户的节水意识,积极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发展。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明晰水权、定额管理、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年度水资源分配方案,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落实到各级监管单位、各乡镇、各个行业和每个用水户。切实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将地下水取用审批和计量控制到井口,地表水取用审批和计量控制到斗口,县境内所有机井全部颁发取水许可证。积极推行水行政网格化、水权实名制、水电共管、轮次控制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实行“1亩1轮次节约1至3度电”措施,全面落实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三水”联合调度机制。积极探索水资源年初预算、年内审计、年终决算的预算审计管理新模式。成立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对水权落实管理实行下管一级和一票否决。积极推广管道输水、膜下滴灌、小管出流、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垄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县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9.88万亩,农业配水比例由2009年的83.74%降低到2014年的63.7%,农业用水量由2009年的4.27亿立方米降低到2014年的2.54亿立方米。
积极探索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印发《民勤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改革方案》,通过推行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的管理责任制,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工程有人建、平时有人管、维修有保障”的改革目标。探索成立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在推进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的基础上,盘活水利固定资产,拓展融资渠道,支持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和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实现促农增收目标。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充分发挥价格在水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以水价杠杆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和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地表水水价由2007年的0.151元/方调整为0.24元/方,地下水资源费由2006年的0.01元/方调整为0.02元/方。全面推行实名制配水制度,制定出台《民勤县水权水市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水权交易范围、形式、条件和程序,鼓励高耗水种植业水权向低耗水高效益的种植业、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流转,农业用水向低耗水高效益的工业、建筑业、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农行业流转。探索建立方便可行、操作简便的水权交易机制和政府监管、市场调节的水权交易管理体系,积极在环河、四干、六干灌区开展水权交易试点,累计交易水权130万方,使水资源通过水市场的有效调剂,及时解决了供需双方的用水矛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实现了水资源的二次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