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电子产品与家电的生产消费大国,同时囿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使得近年来电子废弃物数量猛增。
作为世界工厂与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我国已成为电子废弃物重要聚集地。据统计,全世界的电子垃圾每年增长15%-30%,其中约7成通过不同途径送到我国大陆。
电子废弃物含有丰富的可再利用的有价资源,极具回收价值。基于此,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子废弃物可持续管理与回收利用技术体系,对于我国深化循环经济建设,参与全球资源大循环至关重要。
厘清我国电子垃圾处理工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以及这些障碍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机制,有利于指导相关政策制定者与决策者,从而最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垃圾可持续管理与处理体系。
主要障碍及因果分析
在上述背景下,任竞争等在国际著名期刊《Waste Management》”世界一一瞥”板块发表评论性文章,该研究系统阐述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可持续处理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环境、技术以及社会方面的障碍及其相互作用因果机制。
1、主要障碍:
经济方面的障碍:主要包括电子垃圾回收价格缺乏竞争力、电子垃圾回收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正规大型回收企业参与度低。
环境方面的障碍:主要为处理过程中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技术层面的障碍:主要包括小型废弃物处理车间设备缺乏与技术缺失、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
社会支撑体系方面的障碍:主要包括电子垃圾管理体系与立法不完善、缺乏完整的电子废弃物管理和处置系统、缺乏完善的电子垃圾进口干预机制、群众法规与环境保护意识欠佳、政府部门职责不明确以及小作坊非法回收处理。
2、因果机制
该文在上述障碍阐述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灰色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TheGrey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GDEMATEL)对我国电子垃圾可持续处理面临的障碍及其相互作用因果机制进行分析。障碍依据其性质被分为“原因导向”、“结果导向”以及“连接”三组。
原因导向型障碍包括“电子垃圾管理体系与立法不完善”、“政府部门职责不明确”以及“电子垃圾回收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结果导向型障碍包括“正规大型回收企业参与度低”、“处理过程中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以及“小作坊非法回收处理”。其余为连接型障碍。其中小作坊非法回收处理被认为是我国电力垃圾处理工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障碍。
政策实施与未来展望
根据障碍分析结果,任竞争等系统性地提出了推进电子垃圾可持续处理在我国健康有序地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通过严格立法,合理补贴,逐步构建成熟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广泛的收集网络以支撑形成规模经济。
二是加快分选技术、清洁分离等关键技术研发,降低处理电子废弃物的成本,加快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依托生命周期理念,构建电子产品生产到电子废弃物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工业链,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技术发展模式。
四是大力推广环境教育,提高民众在电子垃圾可持续处理方面的意识。
作者简介
任竞争:博士,现任南丹麦大学助理教授,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院非常驻研究员,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质量与环境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重庆大学客座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地理学院非全时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能源规划与评价,可持续工程等。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40研究论文余篇。
董亮:博士,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社会环境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地理学院非全时专家;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业生态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30余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