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球,你来了,你在这里有很多企业,现在发展都挺好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见到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就打招呼说道。
这一幕发生在当地时间9月23日上午举行的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这场重量级的对话,由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和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保尔森主持,中美两国共30位商界领袖参加,其中中国企业家15名。
15人名单里,有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和腾讯CEO马化腾等。与这些“话题王”互联网新贵相比,作为此次出访的中国汽车行业的唯一代表,鲁冠球显得相当低调。
但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老将鲁冠球表现出了足够的影响力。习近平主席除了主动和他打招呼之外,还在致辞中提到了万向。座谈会中,鲁冠球代表中国企业家第一个发言;座谈会场外,15名中国企业家中,被求合影最多的还是鲁冠球。
在中国商界的江湖里,摸爬滚打超过40年的鲁冠球有他独特的位置。
据媒体报道,作为公司的一把手,鲁冠球很少出国。然而,就是这位不常出国的浙江企业家,却是国家领导人访美经贸团里的常客。2011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鲁冠球是随行出访人员;2012年2月,在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那次被视作“世界亮相之旅”的访美之行中,鲁冠球也是随行企业家之一;三年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再访美国,随行者中依然有鲁冠球的身影。
四年内三次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国的鲁冠球,这次的心情多少有点不一样—万向的手里又新增了两张王牌:A123及Fisker(菲斯科)两家新能源相关企业。
鲁冠球一直意欲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军,在外界看来,鲁式“造车梦”在本次陪同习近平出访后将有望加速实现。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转型压力,万向的新能源汽车梦最终能否取道美国市场实现,或是70岁高龄的鲁冠球在退休前的最大夙愿。
一直以来,许多在国内取得成功的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问题上都会遭遇相当程度的困扰。万向在美国为什么能赢?鲁冠球在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这个问题。
“万向和美国企业合作有30年了。严格地说,前面是向美国企业学习,后来是合作。”鲁冠球说,“我们合作的主要领域是汽车零部件和清洁能源。可以说,我们是谁也离不开谁,互利共赢。”
为什么是鲁冠球?
在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代表中国企业家打头阵的,为什么是鲁冠球?
作为中国最早的创业者之一,鲁冠球在1969年带领6位农民创立了宁围公社农机厂,并于1991年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美国《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周刊》的中国人,其拥有的深刻社会历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经典形象。
1992年,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仅仅两年后,万向钱潮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因公司主导产品为“钱潮牌”万向节,上市公司被命名为“万向钱潮”。
同在1994年,在外经贸部的正式批准下,万向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设立公司,鲁冠球的女婿倪频担任总经理。就这样,万向成为改革开放之后,首批在美国设厂的中资民营企业之一。在“走出去”的队伍中“打了头阵”。
鲁冠球曾透露,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被逼出来的,只是想为产品找到销路,并没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但“走出去”以后,万向意识到这是发展壮大自己的重要途径。
“‘走出去’转向自觉,认识到这是必然之路。”鲁冠球说,“那就是在外国人的土地上,利用外国人的资源,当外国人的老板,赚外国人的钱。”
对于鲁冠球这棵浙商“常青树”,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赞誉有加。在2013年“五一”前夕举行的全国劳模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就曾评价:“鲁冠球同志是我们第一批乡镇企业改革家,现在仍然站在改革的前线。我在浙江工作过,鲁冠球同志就是依法合理,谦虚谨慎,一直保持务实低调,与时俱进。他始终琢磨万向,一直琢磨到现在,万向始终处于一个领导潮流的地位。”
如今,万向集团公司已经成为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中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中国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6家企业之一。去年,万向集团营业收入达1186亿元,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在美国,鲁冠球亦可谓长袖善舞。他不仅让小布什的叔叔担任万向的顾问,还能让特拉华州州长和国会议员在收购菲斯科的过程中替自己发声。此外,鲁冠球还和由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芝加哥大学创立的基金会存有良好互动,彰显了其在美国政商界的人脉。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万向销售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其中在美国的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万向不仅已经成为美国汽车三巨头的供应商,还收购了20余家美国企业,投资触及房地产及新能源领域。
鲁冠球曾以围棋对局形容自己为何要开拓美国市场:“判断一块棋是否安全,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是否有两个‘真眼’。由此来看,企业要活下去,不仅要比别人多‘一口气’,还必须要有‘两只眼’:一只眼是国内市场,另一只眼是国际市场。”
收购A123,“冷处理”制胜
“万向和美国企业合作有30年了。”在9月23日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作为首个发言人的鲁冠球一开场就感叹。事实上,在万向46年的发展历程中,30年的海外市场打拼之路是万向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万向在美国的30年,在某种程度上亦可看成中美关系的一个缩影。
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后,万向发展非常迅速。1997年,万向生产的万向节正式敲开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门,成为该公司的配套产品。
随后,万向在国外实施并购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快。2001年,万向斥资收购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生产制动器的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c.;2003年,万向又成功收购了美国“百年老店”、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一级供应商洛克福特(Rockford)公司。
2007-2010年期间,万向的美国公司亦先后收购了全球最大的传动系统零件制造商DANA、美国环球控制系统公司(Global Steering Systems)、美国T-D公司以及D&R公司等企业。“汽车配件企业只有进入美国市场,才是真正意义上进入国际市场。”用鲁冠球的话说,国际化就是要真正做到“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
另一方面,据鲁冠球在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透露,中美两国的分歧亦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比如,我们的轴承、太阳能板等,都受到过反倾销调查,我们希望中美彻底消除贸易战,”鲁冠球说,“再比如,我们在美国的科技投资,希望得到和美国企业同等的对待等。”
近两年来,万向将美国最大新能源锂电池制造企业—A123系统公司纳入囊中的案例被喻为海外并购的经典案例。但就是这个经典案例,中间亦遭受波折。2013年收购A123系统公司之时,美国媒体、议员、退役将军都站出来反对该项收购。“我们被妖魔化了。”鲁冠球总结道。
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在早前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透露,万向成功收购A123系统公司的关键,就在于万向对美国国内政治环境的熟悉。当时,面对媒体的大肆“攻击”,万向美国的“冷处理”成为制胜的关键一着。
拿下A123系统公司之后,万向把中美两边的技术、制造、市场等资源重新组合,18个月后,A123起死回生,挽救了上千美国员工的就业岗位。“现在,满负荷运行产品仍然供不应求,我们正在密歇根州加大投资,2016年将扩大一倍产能。”鲁冠球说,“当然,大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形成了今天多赢的结局。”
“这些年,像这样的项目,我们在美国做了十几个,基本都是在破产时进去,然后进行结构调整,把双方的资源优化组合,扬长补短,使企业从衰败走向复苏,走向繁荣,达成‘合则两利’。”鲁冠球表示,在美国发展,万向充分尊重市场规则,以互利共赢为前提取得对方信任。
2014年2月收购与“特斯拉”齐名的豪华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菲斯科之后,有分析称万向已打通了美国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
除了对外丰富的业务与投资经验,鲁冠球这次再度被选为企业代表赴美交流,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是:万向在美国市场产生的利润,将全部投向当地业务发展,同时招聘大量美国工人。这样不仅能让当地大批工人免于失业,对美国地方政府而言,也是最大的政绩之一。为此,伊利诺伊州将每年的8月12日命名为“万向日”。
有意思的是,即便万向目前控股1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拥有16个海外公司,鲁冠球还是习惯生活在老家萧山。他自己的家还是那座十几年前盖的小楼,与农民和田野为邻。
把菲斯科搬回美国
目前,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在美国制造的零部件,但对鲁冠球来说,这远远不够。万向的中国“造车梦”才刚刚开始。
“去年,我们收购美国电动汽车企业菲斯科,拜登副总统约我到他的白宫办公室商谈,我答应他把菲斯科搬回美国制造,现在,菲斯科工厂已从芬兰搬回美国。明年,第一期工厂将在加利福尼亚州复产。”在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鲁冠球对外首度披露了该项目的进展。
万向预计,菲斯科工厂复产后,除了可创造300多个工作岗位外,明年6月面世的“卡玛”将是世界唯一具备电、油、太阳能三种动力来源的新能源车。
鲁冠球的新能源造车梦始于1999年,当时万向筹划成立了电动车项目组,并制定了“电动汽车之路”,确立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战略。3年后,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早在2006年,万向就把当时海马的一款热销MPV—普力马买回来进行改装,并在杭州进行试跑;到了2007年,改装的客车已在西湖边上运行起来了。”独立汽车咨询顾问张翔博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相比于国内其他车企,万向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间要早得多。
2009年,万向斥资近14亿元成立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基地。然而,由于当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如想象般顺利,导致万向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无法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7月,万向与上汽合资成立的上汽万向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被看做是万向新能源布局的关键一步。
资料显示,在该合资公司中,万向集团占股51%,上汽占股49%,在杭州建立的生产基地,规划年产新能源客车5000辆。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是目前上汽集团所有整车项目中、唯一一个上汽在持股比例上低于50%的合作项目。张翔对记者分析称,万向与上汽的这次合作,显然就是为了获得纯电动大巴的生产资质而去的。
实际上,纯电动轿车的生产资质一直是个难题。
自今年6月份国家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来,多家汽车产业链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竞逐首批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万向被视为是最有可能获得首批名额的一家。
自2005年起,万向已经开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试用和改进,并储备了大量相关技术和数据,拥有高能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一体化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
今年7月,万向在与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获得了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电机控制器)和动力总成系统上的支持—再加上万向早前通过收购A123获得的电池技术,一切万事俱备。
张翔预计,菲斯科明年美国“重生”后,将会以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就像之前的特斯拉那样。“虽然万向目前在杭州设有工厂,但初期毕竟量太小,本地化生产成本太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向的2014年年报中,曾透露“2015年内将力争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效应的智能工厂或生产线,为将来进一步普及推广积累物质与经验基础”。
倪频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Fisker(菲斯科)进入中国,是以Fisker美国公司为主导的。当然万向中国可以协助,避免出现特斯拉进入中国时遇到的困难。”
早前,鲁冠球在美国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菲斯科首款车型的售价将“不会太低”,“我们从零部件做到整车,收购A123锂电池,又收购菲斯科新能源车,万向一直在低调地打造‘好产品’。过去提倡‘价廉物美’,现在更应讲‘物美价不廉’。”
“人最后总要留下一点东西。我希望留下一个‘新能源城’,一个做成全球榜样、做成样板工程的‘新能源城’。”鲁冠球心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