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美丽贵州˙绿色乌江”2015贵州环保行来到乌江二级支流湄江河畔,清澈的河水自北向南呈S型穿湄潭县城而过。河的两岸树绿莺啼,绿树、花丛成为自行车道、步行道天然的分界线。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步行道上,湄潭县副县长向辉告诉记者,湄江河水清岸绿的秘密就在脚下。原来两岸的步道下就是市民生活污水的排污箱涵,通过长达70公里的排污网管,县城95%以上的生活污水进入总长30公里的排污箱涵,流进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县城污水厂,处理达标后再进入湄江河。
发源于绥阳县小关乡的湄江河流经湄潭县9个乡镇53个村,与湘江汇合后注入乌江,是乌江中游一条重要支流。该县9个乡镇中,湄江镇、黄家坝镇和永兴镇先后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其余6个乡镇均修建了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在湄潭县兴隆镇,一个密闭的蓝色“铁皮屋”引起记者注意,这就是兴隆镇2014年安装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密闭的装置内分若干隔,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调节池,进入装置后,分别经过酸化池、一氧化池、二氧化池和沉淀池,排放到旁边的湿地,经过再次净化,排入河流。湄潭县环保局局长李雪莉介绍,这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一天能处理50吨生活污水,这样的装置在兴隆镇共有两个,如今全镇4000多人口80%的生活污水得到收集整理。
不仅是镇所在地,兴隆镇的10个行政村集中居住区域也都因地制宜建设起污水处理设施。记者来到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荷塘里碧水荡漾、荷叶田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过去就是一处污水塘,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将昔日的污水塘改造成人工湿地,形成一个水体自净生态体系。除了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建设人工湿地,田家沟还建设了大小10多个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全村绝大部分村民的生活污水得到收集治理。
据了解,目前湄潭县城乡污水处理率在80%以上,根据检测数据,目前湄江河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饮用水源水质定期监测达标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