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栉风沐雨,50载春华秋实。9月8日,西藏各族各界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50年来,西藏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8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64倍。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青藏铁路修到了日喀则,边远的阿里通了民航,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为西藏架起了电力‘天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在庆祝大会上表示。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来,能源建设成就突出,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发电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已初步形成。
水电扛起能源“半边天”
从中央援建的第一座纳金水电站开始,西藏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2014年,西藏全区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69.7万千瓦,全年发电量32.2亿千瓦时。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05.7万千瓦、燃油火电机组39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19.9万千瓦、风电0.75万千瓦、地热电站2.7万千瓦、其他机组(余热发电)1.6万千瓦。
水电撑起了西藏能源的发展。数据显示,西藏的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亿千瓦,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上。
2014年11月,总装机51万千瓦的华能藏木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水电站。除了藏木水电站,在雅鲁藏布江流域,街需水电站和加查水电站也已提上建设议程;在澜沧江流域,登曲中下游华能觉巴水电站也将于今年投产……目前,西藏已先后建成了昌都金河、拉萨直孔、林芝雪卡等水电站。
“上半年自治区发电量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水电发电量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120%,水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87.5%。”西藏自治区相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华能、华电、国电、大唐四大发电集团在西藏地区布局已久。相关资料显示,华能集团负责开发澜沧江上游,华电集团屯兵金沙江上游,大唐集团驻守怒江流域,国电集团则布阵帕隆藏布流域。
电网建设日趋完善
2007年,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成立,西藏电力随之步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投资规模最大、成效最明显的跨越式发展时期。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西藏电网累计投资269亿元,仅2014年就达50亿元,超过整个“十一五”期间投资规模。
西藏电力发展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建成投运青藏、川藏两条“电力天路”。2011年投运的青藏联网工程结束了藏中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截至2015年5月,已累计输送电量26.88亿千瓦时。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
到2014年底,西藏电网最高电压等级实现了从110千伏到220千伏、400千伏历史性跨越,形成了“一大两小”(藏中电网和昌都电网、阿里电网)电网新格局。
今年6月份,西藏电力首次成功实现外送青海省,外送最大电力10万千瓦,日外送电量181万千瓦时。据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披露,“十三五”期间,西藏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西藏不仅将彻底告别缺电历史,还将首次实现电力大规模外送。
多能互补体系初现
水电、电网大发展,以光伏、地热为代表的新能源也不甘落后。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300—3600小时,为全国之最。国务院9月6日发表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显示,西藏累计示范推广光伏系统3万套,建设光伏电站90座,太阳能路灯1200多盏,总装机容量8000千瓦,已成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份之一。2012年底,西藏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电,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西藏地热能发电潜力也在80万千瓦以上,其中截至2014年12月已累计发电30.6亿千瓦时的羊八井地热电站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利用地热潜层热储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
“新能源将作为一个专项规划出现在西藏‘十三五’的规划编制中。未来十年,西藏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规划的总投资将达数千亿元。”西藏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罗布次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