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步入移动、智能、物物互联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技术与工业领域的渗透融合,正在重塑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加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以“互联网+”为契机,促进工业创新发展和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是破解我国工业发展难题,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
一、以“互联网+”完善工业协同创新网络
互联网平台具有分布式、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相关研发者、生产者和参与者能够聚集到一起,形成全球性协同共享系统,构建横向规模经济,从而形成“互联网+”的协同共享效应。互联网的这一特性将在促进我国工业协同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国高端科技人才的70-80%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尚未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影响了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协同研发平台在国内外已经有诸多成功案例,如波音787飞机早已实现全球30多个国家、135个地方、180个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和制造;国内企业海尔、小米等依托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平台与全球顶级研发机构、高校和创新团队合作,大大提高了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协同效应,应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各行业领域的创新资源,建设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大力发展众包、众创、众设等协同创新模式,完善工业创新体系,为增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互联网+”推动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
互联网技术与工业先进智能控制技术、新型智能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深度结合加快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使智能化的自主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可以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生产。如德国西门子安贝格工厂通过将流水线上的所有机器接入网络,实现了1000多个制造单元的通信交互,自动接取和组装零部件,生产的自动化运作程度达到了75%。再如青岛红领集团推出了国内首个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通过将传统工业的标准化生产与客户大数据资源相结合,提供服装定制服务,大大提升了企业利润水平。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人力成本比较优势弱化,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加强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探索智能车间、数字化工厂等智能制造模式,提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实现客户深度参与的定制化生产,精准反映用户需求,吸纳用户产品创意和技术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以“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衍生出附加值更高的服务化新模式和新业态,制造企业通过物联网和“务联网”的应用实现了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开辟了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如全球知名轨道交通设备企业阿尔斯通,通过建立全流程、全层次、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集成控制中心、列车自动保护、无人驾驶、信号设备切换、乘客信息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实现了对轨道列车的实施控制和集中管理,目前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已成为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摆脱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应支持制造企业加快整合研发、设计、创新和服务资源,结合不同的行业特性,提供面向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拓展服务,构建制造业服务增值网络,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发展。
四、以“互联网+”提高工业运行效率
传统经济模式下,中间环节很多,加之库存的问题,使得传统销售模式销售的产品价格往往达到成本的几倍。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去中间环节,基于这一特性使得从消费者到工厂(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模式成为可能。这种模式一是通过订单生产解决了库存问题,真正实现产品零库存,使得可变成本接近于零;二是短路了所有中间环节,真正做到让用户用较低的价格消费高品质的商品。如智能手机提供商小米公司,采用生产外包和网络订货直销模式,公司不仅实现了零库存和轻资产,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降低了市场风险。建议大力推动互联网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推广应用订单管理,降低工业企业交易成本。
五、以“互联网+”优化工业能源管理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其中工业占到了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2014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59.9%和32.2%。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业能源资源优化管理,调整设备负荷、平衡生产调度计划,可以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资源的目的,对工业集约节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GE公司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效率提升和能源节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帮助中国的航空、电力、铁路、医疗、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实现生产率提升达1%,在未来15年将有潜力让这些行业节省成本约240亿美元。其中,仅在商用航空领域,节约1%的燃油就意味着节约30亿美元的燃料成本;燃气发电机组能耗降低1/%,就意味着节约价值80亿美元的燃料;在铁路运输领域,如果效率提高1%,则意味着节约20亿美元的燃料成本。
六、完善“互联网+工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为加快推动互联网向工业领域的渗透应用,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消除行业准入壁垒,加快清理不利于跨界融合发展的政策规定。财政大力支持“互联网+工业”涉及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先进信息网络和基础平台的支持,鼓励工业云、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等的创新应用。围绕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着力加强对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支持。着力完善投融资环境,综合运用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多种引导和支持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和并购整合,促进业务创新融合发展。促进跨领域人才流动,完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文/赛迪智库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