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业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回避的。如果再不行动起来,把环保问题解决好,我们就会愧对子孙后代,愧对这片土地。”这是广东省揭阳市金属加工业民营企业家们的心声。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榕江穿境而过。这座拥有1000多年冶铁历史的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金属产业生产基地、进出口基地、材料集散地和五金不锈钢制品加工研发基地。
过去几十年里,金属加工业为揭阳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也成为了当地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
如何推动灰色产业转向绿色产业,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如何在转型升级的同时,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有序?揭阳通过大胆探索找到了前行出路。
打通上下游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中小企业抱团,构建六大平台;电镀废水集中处理
金属加工是揭阳的传统行业。2012年的行业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当地金属生产、加工企业约1500家,其中,电镀加工场约100家,酸洗加工企业约46家。
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金属加工业已经成为拥有约30万从业人员、总产值约600亿~800亿元的揭阳第二大工业支柱。
尽管规模庞大,但总的来看,揭阳的金属加工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企业小、散、弱等问题明显。无牌无证、偷产偷排的电镀、酸洗“小作坊”对当地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一边是突出的环境问题,一边是发展的稳定动力,要“舍”还是要“留”?这一度让揭阳市委、市政府纠结。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揭阳有过一次失败的教训。
“1995年,揭阳在市区上游的磐东镇西南的溪墘村建立电镀工业区,想把相关企业集聚起来。”揭阳市环保局副局长王耿明说,由于种种原因,入园的企业依旧给当地造成了严重污染,大量含有氰化物、铬、镉、铜等重金属的电镀污水未经深度处理排入榕江,当地群众反映强烈。
2007年,市政府不得不将电镀园区关闭,简单的集聚入园模式宣告失败。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环境资源约束的趋紧,整个行业的发展逐渐乏力,严重的污染更让其“声名狼藉”。
2012年,揭阳市委、市政府开始考虑忍痛割掉金属加工业这个“毒瘤”。
但是,企业家们有不同的想法,“金属加工业是工业生产的基础行业,任何时候都会需要。”他们认为,任何行业都有其缺陷,但总归可以找到方法弥补。“行业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以前的发展方式出了问题”。
于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家聚在一起,召开了50多场讨论会,将发展的思路理顺。
不能抛弃,就去改造。改造的方法有很多,是“单兵作战”还是“集团作战”?
揭阳的金属加工业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单独承担转型升级成本。根据实际情况,揭阳市委、市政府认为,只有促使中小企业抱团,发挥规模效应,打通上下游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整体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转型发展。
“最初只是想新建一个现代化的电镀园区,后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之下,逐渐形成了中德金属生态城的构想。”揭阳市环保局局长傅友好说。
据了解,中德金属生态城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7万亩(2467公顷),开发面积约两万亩。“它本质上是一个规模巨大的金属工业园区,未来以德国工业小镇为发展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实现企业经营可持续化、基础设施智能化、产业生态化和生活绿色化。”傅友好说。
在金属生态城内,揭阳将依托现有优势资源和产业集群,打造金属制品生产、机械制造平台,金属科技创新、工业设计平台,金属产业人力资源平台,金属产业金融平台。
“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是金属原材料、金属制品交易,中游是电镀、酸洗等金属表面处理、金属制品生产与机械制造,下游是废旧金属回收再生。”中德金属集团董事周凯练说,再加上研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以及金融等配套服务,构成了完整的产业系统。
2012年,揭阳在位于主城区下游的揭东区玉滘镇开建中德金属生态城。2015年7月,作为整个金属生态城的核心部分之一,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电镀生产基地)最先建成并投入运行。
记者在现场看到,11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井然有序。每栋厂房边上都建有一个监测站房,一条条管道将各家电镀企业的污水送往废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我们的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由化学处理系统、树脂吸附系统、膜系统、生化系统、蒸发分离系统等多项技术合成,每个系统都有先进的单项处理技术。”中德金属集团副总经理吴军介绍,“从生产线开始将废水分为8类,通过不同的管道收集,再分类处理。既可以回收重金属及盐分等资源,又可以重复利用水资源。”
实行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主导、公司营运、市场化运作,成立产业基金,形成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政府振臂一呼,建几个园区、引进几项技术就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整个行业树立转型发展的理念,其中的每一个主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建设过程中,揭阳金属企业联合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傅友好说。
2012年6月,在揭阳市委、政府的支持下,由市金属材料协会、市五金商会、市不锈钢制品协会、榕城区钢铁工业协会4个协会700多家企业组成金属企业联合会。
“联合会的成立,解决了中德金属生态城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傅友好说。
首先解决的是资金问题。2012年,金属联合会专门聘请了中信证券、北京正略均策、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为顾问,通过法定程序自筹成立了中国(揭阳)金属产业投资基金,从各成员企业中融资10亿元,再以10亿元资金作为注册资本,成立了中德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产业基金筹集的基本原则是不能一家独大,所以要求每个人1亿元封顶。结果大家太踊跃了,不少人都按上限认购了1亿元。”揭阳市鹰之印五金工具公司董事长林众伟说。
据了解,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包括: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型金属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产业金融超市为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德两国教育,科研合作相关项目,以及对入园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利用产业基金的带动效应,目前,中德金属集团现已累计投入40亿元,建设了金属生态城的主干道、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重要载体。今后,基金将继续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金融超市、职业教育等领域。
由于揭阳市电镀企业多年来大都处于非法生产的状态,实力有限。金属生态城成立之初,很多企业因入园成本问题举棋不定。
联合会一方面为企业之间搭建平台,使很多中小企业通过合并重组、合股合资等方式,有了进入园区、扩大规模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打消了一些企业主的侥幸心理,促使他们下定决心进入园区。
目前,揭阳市原有的上百家电镀企业已经整合至40余家,已经进入中德金属生态城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的电镀企业有34家。
不设“管委会”一类的行政管理机构,由行业协会负责园区规划建设,招商运营。政府则主要引导园区的发展方向,提供土地、政策和税收等方面支持。中德金属生态城“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主导、公司营运、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现了工业园区由行政主导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的转变。
“揭阳市已将这种模式复制到服装、食品等行业,组建了纺织印染行业协会规划建设纺织服装生态园、食品工业行业协会规划建设海峡两岸食品药品绿色产业合作区,加快全市产业的绿色化发展。”傅友好说。
引进先进技术理念,提升行业水平
“转型升级最好的办法是建产业园,引进先进技术,集中提升行业水平。”傅友好说,生态城建设启动之后,该向哪里学习经验成了一个问题。
在考察了国内和欧美、日韩一些成功的电镀工业园区后,揭阳逐渐将学习目标锁定德国。
2012年,由揭阳市市长陈东带队、企业家同行的考察小组奔赴德国取经。在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德国,揭阳人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金属企业联合会很快与德国工商大会对接成功。
此后,中德两国企业家互访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紧密。揭阳从最初打算建设一个电镀园区,到建设一个金属生态园区,到最后演变成建设金属生态城。
2014年3月,中德资源再生基地项目合作协议签署,将建设粤东地区再生资源中心、广东固废处理再生集散地、中国生活垃圾第三代处理技术示范项目。
2014年10月,中德金属集团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IWAR研究所签订中德金属生态城分质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
今年5月~6月,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组织了122家企业来揭阳对接,通过对无排放表面处理等105项科技成果进行展览,现场签订合作协议、意向及合作会谈纪要180份。
随着交流的深入,中德双方的合作逐渐从项目、技术领域拓展至管理理念、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
欧绿保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环境服务及资源再生公司之一。据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周志勇介绍,欧绿保最先进的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垃圾衍生燃料(RDF)技术将落户中德金属生态城。
中德叶绿宝资源再生基地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将生活垃圾转化为RDF并进行发电,从而实现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全过程没有污染物排出,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明年年底基地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达每日1000吨。”周志勇大略估算后,向记者解释,“根据统计,揭阳市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就在1000吨左右,我们的基地在明年年底将有能力把全揭阳市的生活垃圾都用来发电。”届时,整个再生基地的发电量可达两亿千瓦时/年。
垃圾发电仅仅只是开始。据介绍,中德叶绿宝资源再生基地项目最终将形成处理报废汽车6万台/年、废钢60万吨/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300万台/年的能力,再生基地项目首期预计可带来的年营业额将达15亿元。
除了高端项目的引进,在管理运行方面,中德金属集团与德国维斯塔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通过培训的形式,尝试将德国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新模式、环保生态理念“移植”到中德金属生态城。
在人才引进方面,中德金属集团与德国高级专家组织(SES)签订了人才引进备忘录,确定由SES组织为园区企业定制专家派遣服务,分批次派遣退休高级工程师到园区工作。
在揭阳的企业家看来,与“洋亲戚”牵手,最重要的是“不用再捡别人吃剩的东西”。
广兴润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是首批进驻园区电镀企业之一,投资总额4500多万元,年电镀加工量8万吨。公司负责人胡旭阳介绍,使用全自动生产系统后,原来需要近100名工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20名工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向德国学习的原因。同样是金属加工行业,德国能做成清洁生产的高附加值产业,我们现在也可以。”胡旭阳说。
随着双方日益频繁的交往,揭阳的企业家们发现,尽管拥有技术上的优势,但守旧的商业模式,以及欧洲相对成熟的市场,令德国的中小企业也面临发展瓶颈。
中国乃至亚太的市场潜力,对这些企业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然而,碍于单个中小企业的实力所限,他们也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来完成市场的开拓。
正因如此,揭阳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家们的雄心在两年多的深度对德合作中越来越大。他们期望,在中德金属生态城这个平台上,德国企业可以在中国较为容易地找到合作伙伴,打开亚太宽广的市场;而中国企业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便捷地与德国乃至欧洲的先进企业达成合作。
随着中欧合作步入“快车道”,中德金属生态城可以成为广东企业甚至中国企业对德合作的首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