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此前有报道称龙岗区坪地街道曾经是深圳最落后、最高碳的区域,自2012年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启动以来,这里初步走出了一条绿色化跨越式发展道路,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42.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5.2亿元,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
深圳国际低碳城通过持续转型,逐步成为新兴的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区,这正是深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深圳努力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试图走出一条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径。”深圳市市长许勤说,在绿色转型实践中,深圳注重规划引领、绿化先行,在2010年率先实施低碳发展中长期10年规划,制定了低碳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
深圳坚持立法先行,出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碳排放管理、环境噪音等10多部法规,形成了一套促进绿色发展的法规体系。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将占深圳碳排放总量40%以上的635家企业上线交易,也将191栋建筑物纳入交易范围。目前深圳的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碳交易最活跃的市场,成交量累计超过364万吨,金额突破了1.8亿元,管控单位碳排放总量下降10%。
深圳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和中国第四大机场,大力推广使用港口、船舶岸电和低硫燃油,积极在机场采用光伏发电和桥载设备供电,努力减少泊岸的船舶和机场的碳排放。深圳倡导绿色出行,目前日均公交客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地铁运营里程和在建里程达到350公里,慢行绿道达到2400公里。深圳还是全国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最大的城市,累计使用新能源汽车超过1万辆,减少年碳排放量22万吨。深圳还注重开放发展、互利共赢,广泛开展绿色低碳的国际合作。深圳参与发起设立的世界低碳城联盟加入了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与世界银行、R20国际区域气候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各国城市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事实上,低碳不仅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美丽风景线,更是深圳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深圳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发挥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近5年深圳累计淘汰转型低端的落后企业超过1.6万家,201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了1万件,约占中国内地城市的一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4742家,5年增长了3.5倍,生物、互联网、新能源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达到近2万亿元,目前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聚集性最强的城市。正是创新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深圳的碳排放不断降低,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中,推动绿色建筑也是一种积极路径。从2013年起,深圳率先全面实现绿色低碳标准,率先在新建建筑中全面推行强制性绿色建筑标准,目前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了2100万平方米。全市公共机构一半以上建筑面积完成了EMC改造,累计超过了1200万平方米,年节电1亿千瓦时以上。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也是深圳在实践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过程中打出的一张牌。截至去年底,深圳市内核电、气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全市电源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85.8%,核电、气电及外来电等清洁能源供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大幅提升至88%,煤电供电量比例下降至12%。据测算,深圳市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14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19万吨,二氧化硫约35万吨,氮氧化物约23万吨。
各项低碳举措推动着深圳的绿色文明建设持续发展。过去5年,深圳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万元GDP能耗、水耗累计分别下降19.5%和44.7%。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累计分别下降45.8%、37%、43.5%和23.8%。PM2.5平均浓度去年也降低了15%以上,空气质量居我国大城市最优水平。深圳明确提出,到2020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过去5年下降22%的基础上再下降10%以上,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60%以上,建成国家低碳发展的先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