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自然气候等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农民对于节水科技的渴望也日益增加,企盼节水科技的下乡与普及。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占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据山西省壶关县环保及水利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县农业投入中水的投入至少占到1/3左右,是非常大的一笔费用。而且由于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地下水位连续下降,水库、河流干涸,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按理说,节水科技理应受到相关部门与农民的普遍重视与欢迎,可为什么却备受冷落呢?
据笔者调查了解,节水技术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农民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引入节水技术的费用与现行水价反差太大,农民难以接受。现在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普遍较低,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浇地费用极高,如此反差,农民当然不愿接受。
其次,缺乏市场机制影响了节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如今,农业科技市场在我国得到巨大发展,但其中却极少涉及节水技术的推广。发展农业节水技术中没有引入市场机制,致使农业节水问题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再次,缺乏激励机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农村地区,每年都要评选劳模、先进,但基本上都是以经济指标为标准,人均收入为主要内容,很少听说过有哪个地方因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技术而被评为劳模、先进的。
节水科技下乡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企盼,节水科技应成为科技下乡的重中之重。除了打井、修渠等传统的抗旱设施外,重点应放在种子的节水抗旱功能上,努力研制低水增产品种,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力争在短时间内使我国节水农业耕作技术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因为在我国,水资源缺乏是客观存在的,而农业用水的浪费也是现实,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是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激励与规范节水市场的运行,让农业节水技术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实在在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