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千年时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江苏大地上薪火相传,留下智慧的印记;走进崭新时代,丰富的创新人才和强大的区域经济在这里相互促进,闪烁智慧的灵光;展望伟大复兴,智慧江苏建设、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互联网 ”行动等一系列恢弘的愿景、光荣的使命、壮阔的实践,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把中国梦江苏篇章描绘得愈发清晰、愈发生动、愈发靓丽。
一、与时代合拍:从自发自为到有序有为
信息化浪潮催生着时代的深刻变革,智慧江苏孕育而生。在创新时代的华彩乐章中,智慧江苏合拍共舞、初放异彩,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突破到深化演绎出适应变革、超越自我、追赶前沿的发展轨迹。
孕育启动阶段:智慧建设扎实奠基。从1993至2010年,智慧江苏建设在信息化发展土壤里生根发芽。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启动信息化建设,确立了信息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997年省政府印发《江苏省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1997-2010年)》,明确了全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和政策措施。2010年,全省信息化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这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既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又孕育了智慧化发展新的理念,为走向智慧化铺平了路基。
区域探索阶段:智慧城市先行试水。从2010至2014年,我省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展现出创新引领、区域先行的鲜明特点。2008年11月,IBM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一年后,南京先人一步提出打造智慧南京的战略构想,并抓住举办青奥会契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智能化。2012年,无锡制定实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在9大领域开展30多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2013年,无锡荣获“中国智慧城市推进杰出成就奖”。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在江苏遍地开花,扬州、淮安、南通被列入首批中欧智慧城市合作试点,无锡、南通等6市以及昆山、江宁等12个区县(园区)分别被工信部、建设部、科技部列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这一阶段,智慧江苏雏形初现,群众开始体验到智慧化的崭新生活。
全面提升阶段:智慧江苏有序展开。2014年以来,智慧江苏建设逐步从点上推进转向面上展开。2014年9月,省政府出台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明确了智慧江苏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提出了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智慧江苏建设的行动纲领。2015年6月,省委、省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十年铸就制造强省。从此,智慧江苏建设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20年探索,20年奋起,智慧江苏从孕育起步到全面开花、从自发自为到有序有为,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以信息化建设为标志,孕育了智慧化发展的新理念;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标志,拉开了智慧建设的新序幕;以智慧江苏意见实施为标志,启动了智慧江苏的新引擎。勇立互联网 潮头,智慧江苏建设又站到了新的更高起点上。
二、与转型俱进:从前沿定位到顶层设计
智慧化发展,呼唤智慧化决策。省委、省政府在深化认识中追求前沿定位,在高瞻远瞩中谋划顶层设计,以科学决策大智慧引领智慧江苏大发展,构想接轨世界、全国领先的智慧建设大格局。
把握国际大势精准定位。江苏智慧建设的目标定位,要放在世界大格局大趋势中去谋划。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了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智慧化发展成为国际范围内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美国实施先进制造业战略,加快制造业回归和再次复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型;新加坡提出“智慧国家2025”计划,有望建成世界首个智慧国。江苏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智慧化在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果断把智慧江苏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举措,迅速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赢得新常态下发展的主动权。
勇立中国前沿率先发力。因时而动方能抢占先机,谋势而为方能赢得未来。放眼中国,智慧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希望。创新驱动、网络强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行动等重大战略,牵引着“中国号”巨轮在信息化蓝海中破浪远航。“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数字福建”、“智慧浙江”等规划方案相继出台,智慧化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江苏如何在智慧化发展中赢得主动?关键在扬江苏之长、避江苏之短,选准出奇制胜的突破口,以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为关键,以基础设施和产业为支撑,以智慧益民惠民为核心,以业态模式创新为重点,精准突破,统筹推进,致力打造接轨世界、领先全国、独具特色的智慧江苏。
前瞻江苏未来谋篇布局。明晰智慧江苏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构建“2457”布局框架。明确“两步目标”。到2016年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智慧基础设施先行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区、智慧政务运行高效区、智慧服务业态创新区和新兴智慧产业集聚区,形成全国领先的平台经济、行业智能终端、物联网等产业高地;到2020年建成具有江苏特色、跻身国际一流的智慧城市群,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智慧发展,率先迈入信息社会。坚持“四大原则”。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坚持产用互动、集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惠民优先,坚持安全可控、统筹推进。建立“五项保障”。构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法规标准和建设规范,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强化试点示范和产业扶持,加快培养智慧化专业人才。实施“七大行动”。即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政务服务智慧创新行动、智慧民生服务保障行动、智慧城市集约建设行动、智慧产业倍增发展行动、网络安全信息保障行动。
三、与实践共振: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带动
智慧江苏的生动实践,诠释了政府主导与市场带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有机联系,把市场的力量与政府的智慧结合起来,实现同频共振。
大规划先行。以引领为本。围绕“智能、集约、融合、绿色”的要求,以规划引领智慧产业体系、智慧应用体系、信息资源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以协同为要。优化整合信息化条件下的各类要素资源,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智慧江苏建设常态化协同联动机制,发挥出信息化整体应用效能。以创新为魂。坚持把创新融汇于智慧江苏规划建设的全过程,促进技术管理创新、业态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使创新成为智慧江苏建设的动力源。
大项目带动。把抓大项目作为推动智慧江苏建设的最有效抓手,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精准筛选项目。规范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以及项目实施和验收等流程,并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宽带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工程和“三网融合”全面推进;“全光网城市”、“WiFi城市群”建设有序铺开。创新模式推进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和市场的主体作用,创新“社会投资、企业运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有效推进项目建设。2014年智慧徐州重点建设27个项目,30多亿元总投资中政府投资占比仅7%,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凝聚合力落实项目。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多部门开展大协作、大会战,开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审批“直通车”,解除项目“紧箍咒”,当好项目“保护神”,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大市场导向。对接技术应用市场。技术诚可贵,应用价更高。深化技术市场改革,精确对接企业技术更新需求,增强智慧江苏建设活力。苏州宝时得机械公司以技术品牌缔造传奇,客户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锡天奇股份“数字化汽车生产线”整合人、机、料等数据,全国每生产10辆汽车中有7辆经过天奇的生产线。对接个性化需求市场。针对市民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便民服务,用“会说话的数据”反映群众呼声,用“会跑腿的数据”代替群众跑腿。南通智能家居、苏州智能医疗、宿迁的电子商务等均与个性化需求接轨,迈出了智慧生活的探索脚步。对接社会资本市场。促进政府从“领跑者”向“教练员”转变,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投融资,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建设。
大转型提升。非变革无以立新,非转型无以超越。深谙其理的江苏,率先以智慧化发展引领转型升级。“互联网 ”激发创新活力。推进“互联网 ”工业、农业、商贸等,促进互联网在各行各业深化应用、跨界融合、创新发展。“互联网 ”的创新驱动效应显着增强,2014年,全省互联网企业超过1300家,苏宁云商等7家入选全国互联网百强。智能制造加速产业升级。对标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促进企业数字化制造和互联网化转型。全省126家超百亿工业企业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装备自动化率达85%以上。信息消费拓展内需空间。实施信息消费十大工程,培育信息消费新的增长点。2014年,全省信息消费规模达2500亿元,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电商平台形成较大规模,焦点科技等10家综合性电子交易平台和惠龙易通等20家行业领域电商平台线上实物交易规模已突破万亿元。
大融合发展。在开放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是智慧江苏建设的鲜明特色。用互联网思维提升理念融合。秉承开放共享、用户至上的理念,冲破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启动一场智慧时代的“头脑风暴”。以互联网思维凝聚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的智慧,引领智慧江苏建设向纵深发展。破体制障碍促进跨界融合。健全智慧江苏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打破横亘在部门、行业、地区的无形壁垒,加快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省环保厅“1831”生态环境监控平台跨越地区、企业,实现污染源信息的实时共享;南京“市民卡”工程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整合社保、公交、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筑智慧载体推进两化融合。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企业等载体建设,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30家、试验区26家,两化融合服务产业园17家。2014年,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92.17,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四、与大众共享:从智能应用到智慧益民
新的智能应用,新的服务方式。坚持把民生建设作为智慧江苏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惠民益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一条执政为民与智慧益民的新路子。
搭建智慧益民平台——让百姓认同。围绕百姓需求,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务服务,搭建益民平台。政务服务公开透明。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集政务公开、行政许可、便民服务、效能监督等功能于一体,提供广覆盖、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13市及48个县(市)全部建成“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让政务服务无处不在;张家港市运用“制度 技术”使权力运行处处“留痕”。城市运行管理科学智能。运用物联网全面感知、大数据深度挖掘、云计算泛在服务等技术手段,让城市从“信息闭塞”走向“透明开放”,城市管理从“被动处置”走向“主动应对”。智慧南京中心整合28个部门核心数据和应用系统,实现“全要素”调度、“全畅通”指挥、“全景式”决策;徐州市的渣土车管理实现定点、定车、定人,跟踪、监测和及时调控。民生服务便捷高效。各地各部门建成各类民生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解决了老百姓办事难的问题。徐州市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实现了便民窗口零距离、百姓办事零障碍、服务对象零投诉,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尊严。南通市民安装“智慧南通”手机门户客户端,实现了在线挂号、移动付费、手机排队、公交查询等。
配置智慧益民资源——让百姓共享。优化配置惠民益民资源,是智慧江苏建设的一大亮点。开放资源配置。建立信息开放共享机制,启动政府大数据开放工程,省级各主要部门和各省辖市建立了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南京、无锡、南通等地搭建了政府网站群和统一的云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一站式、一体化”公共服务。围绕需求配置。应用移动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把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到不同的地区和部门中,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安居南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老有所养”专业服务,将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与老人的养老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社区养老全天候监护服务。技术创新配置。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拓展服务领域的广度、深度,实现惠民服务的立体化、全覆盖。一大批移动政务平台、智慧民生平台、大数据开放平台相继投入运行,政务和公共服务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提高智慧益民质量——让百姓说好。民生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便捷的公共服务。整合构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信息化体系,实现公共服务的普及化和无障碍。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4289万人,网上公共服务提供率达到74.3%。各市相继建成“智慧医疗—数字化示范医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和双向转诊。快捷的城市交通。宁沪高速公路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示范工程、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分别投入运行或试运行,ETC实现全国首批14个省市联网运行,“水上ETC”在苏北运河全线建成。南通市开发出“出行管家”、“行业管家”、“安全管家”等三款产品,让市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舒心的智慧生活。智慧江苏给老百姓带来的数字化生活已无处不在。智慧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社区养老、医疗保健、安防监控、电子支付等30多项服务。智能家居构建了高度智能化的现代家居系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时尚体验。
五、与未来同行:从探索争先到发展领先
智慧化发展永无止境,智慧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起点,智慧化发展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攻坚克难中突破,在奋力争先中领先,赢得江苏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新未来。
走向智慧发展持续化。智慧江苏建设的根本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不能只谋一域,也不能贪大求全,必须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把老百姓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针对盲目、片面建设问题,不能只注重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大上、高精尖的技术,而要注重实际应用效果。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必须采用安全可控的技术、产品、系统,确保要害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安全。
走向基础设施智能化。实践表明,城市要智慧化,基础设施首先要智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如互联网普及率为53.8%,低于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要加快高速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加快5G等下一代信息网络研发,加快提升能源、交通、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走向社会治理精细化。以智慧城市管控中心为载体,加快城市运行和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推进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环保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整合城乡信息化需求和优质资源,集约化建设城镇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以大数据应用为切入点,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综合开发利用,为政府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保障。
走向公共服务便捷化。进一步丰富民生领域智慧化应用,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新兴消费,推进智慧益民,重点培育体验经济、共享经济和发展新型业态;推进智慧医疗,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服务应用;推进智慧养老,倡导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推进智慧教育,鼓励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
走向政策制度体系化。制度重于技术,体制优于政策,政策时效有限,体制活力无限。这是智慧江苏建设的深切体会。要创新和完善先进的制度体系,处理好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政策激励与内生动力、智能应用与安全防控的辩证关系,真正让制度聪明起来、管用起来、长效起来,使制度成为智慧江苏建设的“助推器”和“监控器”。
智慧,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智慧江苏,一个崭新而诱人的主题。着眼江苏,重塑智慧基因,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注入不竭动力;科学前行,植入智慧芯片,使社会发展更加普惠均衡、和谐包容;迎接未来,创造智慧生活,让每一个人更加健康、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