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奥运”是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理念。7月29日公布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中提出,在张家口建设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奥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赛场用电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奥运场馆所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这表明,低碳乃至零碳将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亮点,冬奥会也是张家口启动新能源革命的第一驱动力。
在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发展规划中,分为两个规划期: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近期规划重点服务于“低碳奥运”,规划中的“低碳奥运专区”,既包括“低碳奥运场馆”,也包括“低碳市政和交通”以及“低碳民居”。 到2020年,张家口示范区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城市公共交通、40%的城镇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40%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而示范区政策最终指向的是新能源革命与经济社会转型,推动张家口地区从2022年的“低碳奥运”进一步提升为2030年的“低碳社会”。为此,《规划》提出了非常高的目标要求,其中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例2020年达到30%,2030年达到50%,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总体承诺目标是“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
更重要的是,示范区将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新能源生产与供应基地,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将达到5000万千瓦,估计年均外送电力600以千瓦时。可见,示范区不是一个自我循环的封闭体系,而是依赖于电力与能源外送的开放体系。换言之,示范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向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新能源输送与消纳问题,以此获致规模经济、推进示范区内的就地消纳。因此,《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区域统一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实现绿色能源跨区域联动”,这“有利于形成京津冀产业、生态、资源融合发展新模式”。这实际上是跨区域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一种体现,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破除区域藩篱、促进跨区域合作方面应承担更积极的角色。
在京津冀协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等多重政策背景下, “低碳奥运”就不仅仅是奥运赛事举办的理念问题,而具有更多的能源消费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涵。在联合办奥的推动下,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可再生能源供需通道将逐步畅通,并进一步辐射到京津冀其他地区,形成区域联动机制,这样一来,张家口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与可再生能源基地的产业定位将深度融合,可大大提高欠发达地区将丰富的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本的内生能力,这对能源革命和京津冀协同的实践探索与机制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见的是,以“低碳奥运”为起点,2022年冬奥会将有力推动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革命,并推动京津冀地区逐步进入“低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