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充电问题,纯电动汽车只能在市区行驶,不过很快,电动汽车将突破这个限制,不仅可以放心地跨省行驶,甚至可以自驾游全国。
日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发改委共同签署《京津冀新能源小客车充电设施协同建设联合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将初步形成联通三地主要城市、平均服务间距不超过50公里的充电设施服务走廊。
京津冀新能源小客车充电设施协同建设不仅为下游及相关产业带来利好,更重要的是,京津冀地区将可望率先实现新能源交通的一体化格局。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新能源交通一体化格局的构建,将对于充电设施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关行业也将迎来重大利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北京市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约1.8万辆,累计建成了超过8300根充电桩及5座换电场站,单日最大服务能力超过7万车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设施建设水平与规模处于全国前列。2015年,北京将力争新建2000根公用充电设施,形成六环范围内平均服务半径为5公里的公用充电网络。
不过,这些似乎远远不够。就在近日,京津冀三地区的发改委在京沪高速马驹桥服务区召开了京津冀充电设施协同建设联合行动,并共同签署《京津冀新能源小客车充电设施协同建设联合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将初步形成联通三地主要城市、平均服务间距不超过50公里的充电设施服务走廊。
显然,京津冀协同建设布局充电桩为相关产业带了利好。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产经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充电桩成为国家工作建设重点,随着京津冀大范围布局充电桩和支持充电桩概念接连出台,A股市场上的相关电力设备行业的标的也成为资金潜伏的对象,充电桩概念股随政策暖风的吹起进入一轮暴涨期。
在宋清辉看来,充电桩产业链的资本机遇越发清晰,相关产业以及下游产业应该抓住这一政策的历史性机遇,抢先与各地政府签订新能源充电运维合作意向书,特别是与新能源示范城市进行洽谈,先入为主延伸和拓展市场,全面打造新能源智能充电网络,抢抓市场机遇。
而接受记者采访的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也表示,这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来说将率先迎来发展契机。
“充电桩生产企业的业绩空间将得到大幅提升,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直接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级别;其次,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电网,配电网络的建设或升级将利好电网企业。”萧函说,充电桩的大范围建设将打消新能源汽车购买者的顾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而相关产业要想抓住发展契机,就需要进入行业提前布局,并加强科技研发来培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不可否认,京津冀协同建设新能源小客车充电设施,将有利于新能源车推广提速,而推动新能源交通一体化则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我国京津冀一体化既是国家的战略,同时又是解决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在这个宏大的战略之下,有许多重要的制度设计,其中交通的一体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选择最好的技术路线,必须选择最好的发展方式,必须选择最好的投资模式,必须选择最佳的决策方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展电动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宋清辉认为,京津冀布局充电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是京津冀重拳打造交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充电桩面临数量少、有故障、排队长等多重阻碍,充电网络全国层面全面铺开,需要的时间较长。例如,未来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可以通过借助市场资本的力量,设立一系列子基金,核心投向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和充电桩、充电站及综合服务体的建设。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也认为,京津冀布局充电桩标志着一直困扰我国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问题已经在逐步解决中,充电桩建设的鼓励政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有望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应用进程,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在京津冀充电桩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全国充电桩建设将加快进行。
“社会各界都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一块大蛋糕,但它的投资回报期较长且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想挖走这一块蛋糕并非易事。”对于社会各界的普遍看好。宋清辉提醒说:“在布局充电桩的问题上,需要政府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并形成有力的一致规划,在布局的过程中,避免多头指挥,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
此外,有消息称,国家文件对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进行了量化。计划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也将从现在的4:1提升到接近标配的1:1,整个充电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这意味着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