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
8月5日,环保部公布2015年上半年环境监管执法“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检查企业62万余家(次),责令停产15839家,关停取缔9325家,罚款23227家。环保部称,环境执法过松、过软的局面有了明显改观。《每日经济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记者注意到,“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察、直接曝光”的执法方式,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执法手段,环保与公检法联动、衔接配合的执法机制等,严厉的环保执法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10城市治污不力被约谈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多次强调,一部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
今年作为最严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其落实成效对于未来一段时期的环境执法将产生深远影响。今年5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印发,其明确要求,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
今年以来,环境部对10个城市实施约谈,直接约谈两个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协调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约谈长春、沧州、临沂、承德、吕梁、资阳、无锡、马鞍山8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环保部称,与之前相比,这一轮约谈更加密集,针对的都是当地突出环境问题,约谈对象都是当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数据显示,仅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管辖区域,沧州市29名、驻马店市7名、保定市3名、承德市18名,共57名相关主要负责人被约谈后,被批评、警告、免职。
对此,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约谈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环保部门很多时候污染治理效果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不积极,甚至对环保执法形成掣肘。
约谈对于当地的环境质量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以沧州、承德两个约谈城市为例,今年1~5月份,两城市空气质量呈现出改善趋势。
企业被扣减脱硫电价款5.1亿
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强调,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
对此,环保部称,今年上半年,环保部门充分运用新《环境保护法》赋予的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环境监管执法。
从上半年的实际情况看,过去环境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正逐步形成。
今年1~6月,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292件,罚款数额达23635.09万元;全国查封扣押案件1814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1092件;移送行政拘留782起,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740起。
环保部介绍,上半年,共检查企业62万多家(次),责令停产15839家。同时,环保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案件3件,直接立案2件。7批次对14起违法问题挂牌督办。
上半年,环保部对减排存在突出问题的5个城市实行环评限批,对37家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对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的火电企业扣减脱硫电价款5.1亿元。在去年4月,环保部发布公告,对2013年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的19家企业予以处罚。19家企业的罚脱硫电价款或追缴排污费合计4.1亿元。未来或许不仅是罚脱硫电价款或追缴排污费,包括按日连续处罚等手段也将得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