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呼吸氧气,也不需要休息,能实时传回水底信息,可代替人工完成多种船舶相关水下作业,这是水下机器人的神奇之处。它让“毛估估”数据更加精确化,它让海浪起伏不再成为干扰,而更深的意义在于,它决定舟山能否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水下机器人生产基地。
核心提示
不需要呼吸氧气,也不需要休息,能实时传回水底信息,可代替人工完成多种船舶相关水下作业……这是水下机器人的神奇之处。
2011年,舟山群岛新区批复成立,这个国内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吸引了热衷于探索海洋世界的各路人才。
就在这一年,海归博士吕广强的大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在舟山正式注册成立。经过四年的研发实践,吕广强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大宗商品载重测量水下机器人系统”,它让“毛估估”数据更加精确化,让海浪起伏不再成为干扰。
吕广强研究团队
“小坦克”本领大
听到“大宗商品载重测量水下机器人系统”这个名词时,你是否觉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其实不然,它的大小与孩子的遥控车差不多,外形像“坦克”,有四个齿轮。“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迷惑了,它的本领可不小。”吕广强说,它是一款结构紧凑、便于操作、小巧易携带的测量工具。通过它,可以让原来只能靠人工得出的“毛估估”船舶载重测量数据实现精确化。“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作业,解决了人工测量精度低、受海浪起伏影响大,需要出海等难题。”吕广强介绍,整套系统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了对船舶外侧刻度可读且自动识别,进而对船舶载重进行估计。“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节约了出海测试的费用,可节省1个人工成本。”
记者了解到,吕广强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设计、生产和销售工业机器人系统。其中,其研发生产的水下机器人属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品,可以完成多种船舶相关作业。
目前,大宗商品载重测量水下机器人系统正处于进一步测试阶段。大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与舟山市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一起合作进行海洋测试,进展顺利。“如果该台系统广泛应用,可以给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的测量工作带来很大便利。”吕广强说。
水下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
海洋是人类最大的矿藏,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在海洋。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作为群岛城市舟山,又怎能错失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
眼下,水下机器人可谓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事物。近年来,在水下搜救、海底勘探、水面应急处理、极限环境作业等方面,水下机器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下机器人依托一个机器人平台,可以衍生出船用清洗机器人、船用水下焊接机器人等多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人。比如想看看水下的海带生长情况,就可以让水下机器人帮忙。安装有高清水下摄像头的机器人,能准确、清晰地反馈海带生长情况。
水面航行、水下定高定向航行、海缆路由探测……去年,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完成了水下机器人首次现场海域试验。据悉,项目开发的水下机器人可以为海缆运维工作提供作业平台,可进行海缆巡检、故障点定位等作业。“‘机器换人’的时代来临,机器人的优势将推进企业技术与科研资源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局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相对国外来说,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起步较晚,但随着海上打捞、海洋石油工程、水产养殖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水下机器人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又一新的着力点。
舟山市力推机器人造船
船舶行业的水下机器人攻关是吕广强最为关注的。“这几年,船舶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很多,我国的船舶行业与国际相比,转型升级的压力更大,并已经进入到一个整合期。”吕广强说,企业迫切希望有新技术融入到船舶行业,以实现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的目标,水下机器人就是船企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介绍,水下机器人在船舶行业可以应用的范围比较广,例如分段焊接、管道对焊、船体清理、船体喷漆等方面。“目前,我市一些船厂已经引进一些新技术,或者正在尝试使用这些新技术。”吕广强介绍,比如我市一家船厂已试用机器人对船舶外表面进行清理和喷漆,并取得了成效。
“不过,整个船舶行业,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吕广强说,比如提高分段焊接的效率,合拢焊接效率,物料管理信息化,舱室内管道焊接、喷砂喷漆自动化等。“如果广泛引入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行业形势,我市确定将船舶产业列入2015年‘机器换人’主要推进行业。”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舟山市新成立了以浙江海洋学院(海大科技研究院)、上海611所、舟山市大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为支撑单位的“舟山市船舶行业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平台”,该平台汇聚了一批船舶行业船、机、电、气、信息化等领域专家,吕广强就是其中一位。
据悉,该服务平台将全年开展专家入企活动,主要为企业在生产、技术、装备、流程、信息化应用等方面进行诊断和服务,并为企业如何开展“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各种消耗,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