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集中力量按照各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得以充分体现。
社会经济生态三项受益 细数小流域治理好处多
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仅在黄河流域就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启动实施了“四大片”重点治理、试点小流域、治沟骨干工程专项、沙棘专项、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生态县建设、退耕还林(草)及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等一大批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社会性工程,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以水土流失现象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恶化、破坏情况令人堪忧。
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技术的提出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它有以下几点优势。
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水平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压力过大,为了摆脱贫困,致使土地结构利用不合理、水土资源浪费与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因此针对以小流域治理为典型的综合治理开发建设被广泛运用和推广,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作用。
通过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开发特色产业,以符合生态化发展要求的水果、蔬菜、畜牧业等产业的打造,逐渐演变为区域特色产业经济结构,进而刺激市场消费,推动了农村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的治理措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
降低洪涝灾害保护水土资源环境
水土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
应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助于土地资源、水土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与利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资源、人口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共同发展,提升了绿化植物的覆盖率,避免沙漠化的进一步加剧。
同时,在层层设防、有效调控和拦截地表径流与降雨量的情况下,极大地减轻了暴雨、洪涝带来的危害,通过对水资源的二次利用,提供给农牧业很大的帮助,并且针对劣质土地的改善、恢复方面也是非常有益的。
改善生产条件合理运用水土资源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现象实施综合治理,不但让水土资源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根治了水土流失的不良现象,而且也帮助农业生产条件获得了很大改善。
例如:在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时,充分合理利用相应的水土资源,以坡耕地变成梯田的典型改造,可谓是促进农业经济产值快速进步的关键,极大地提高了抗灾与蓄水保土的能力,进而为梯田的农作物产值增倍提供了良好条件,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治理典范
得益于小流域治理,厦门的过芸溪流域如今碧波荡漾,犹如一条镶满绿宝石的飘带,环绕着风景怡人的海沧东孚。据悉,过芸溪流域环境治理试点流域范围涉及6个自然村,干流总长约15.1公里,统筹推进山、水、田、林、路、村庄的治理和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形成区域内各要素良性循环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提升发展。治理工程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类空间划分,以过坂水库为核心,以过芸溪南北走向的两条溪流带沿线为重点的“一核两带”景观游憩体系。重点推进过坂水库休闲生态核心区、花径绿道、公共自行车系统、香草园、农家乐污水处理试点等八大亮点示范项目。
无独有偶,陕西白河县也是小流域治理的受益者。曾经山高坡陡,水土不保,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如今,23万亩等高梯田,22.6万亩树林,治理水土流失910平方公里。白河县针对自身地貌特点,以沟道治理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配套实施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小型水利工程,连片修建水浇地,集中培育风景林,合理整合沟道资源,实行全方位综合治理。多年来,白河县坚持以沟道治理促进坡改梯连片治理,促进了全县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全县防治水土流失、泥沙不出沟起到了最后一道屏障作用,成为我国高山水保综合治理典范。
小流域治理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在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交通出行、防洪减灾、改善灌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提高了项目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
综合开发利用小流域经济是今后我国开展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开发利用实践中。立足于流域资源。做到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经济的目的。使各地区群众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