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9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在齐鲁石化调研时,特别要求公司研究院提供一份科技创新创效的文字材料。集团公司领导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让院长达建文和党委书记位军德非常激动。他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立即整理材料,如期把材料送交。6月9日,齐鲁石化公司工作汇报会结束后,该院领导向王玉普董事长当面介绍了研究院科研项目及成果应用情况,得到了王玉普董事长的充分肯定。
跟随此次调研的集团公司炼油事业部主任赵日峰对研究院开发的LS-DeGAS降低硫磺回收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新工艺颇为青睐,多次给予高度评价。近期,集团公司炼油事业部、安环处已经专门下发工单,在集团公司内推广LS-DeGAS技术,为液流脱气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开出了“通行证”。随着该技术在集团公司各硫磺装置上“遍地开花”,必将为齐鲁石化、中国石化打造绿色环保低碳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提供坚实支撑。
唯一标配技术在系统内推广应用
节能与环保,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与动力。当前,工业废气对环境影响巨大,特别是含硫化氢的工业废气的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今年4月28日,由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主办的硫磺装置尾气专项治理会议在齐鲁石化召开。这是集团公司关于“降低硫磺回收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新工艺”在齐鲁石化召开的第二次现场会。举办这次硫磺装置尾气专项治理会议,目的就在于推进集团公司硫磺装置尾气治理标准化建设,通过使用新技术、流程调整、催化剂升级等将硫磺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巩固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下。
2015年4月16日,我国发布了最新的《石油炼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硫磺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一般地区排放低于400毫克/立方米,特殊地区排放低于100毫克/立方米,新建装置从2015年7月1日起,老装置从201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研究院开发的“LS-DeGAS降低硫磺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成套技术”满足了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200毫克/立方米,优化条件下低于10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套技术在齐鲁石化8万吨/年硫回收装置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装置同时处理S Zorb再生烟气、煤化工酸性气和液硫脱气废气的工况下,装置运行稳定,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30-190毫克/立方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成套技术及配套催化剂已获中国专利授权1件,并申请国内专利7件,国外专利6件,具有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2014年度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1月7日,针对“降低硫磺回收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新工艺”项目,中国石化科技部、炼油事业部在齐鲁石化召开了项目鉴定会和技术推广会。鉴定组和石化系统相关硫磺装置近34位专家齐聚齐鲁石化,到炼油厂第四硫磺装置实地参观,在现场与车间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研究院石油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刘爱华在现场向硫磺专家们介绍了新工艺的应用情况。2013年4月份,炼油厂硫磺装置实施合理的催化剂级配方案,使用低温耐氧高稳定性的Claus尾气加氢催化剂,将液硫脱气废气引入加氢反应器处理,通过装置配套使用高效脱硫溶剂,并对工艺控制指标进行优化,实现了装置运行稳定、操作能耗低、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大幅降低的目的。
在装置现场,科研人员刘剑利、陶卫东使用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当场测得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数据,打印的纸条上显示:129毫克/立方米。硫磺装置是整个炼油厂环保节能的最后一道关卡,硫磺装置尾气专项治理会议要求,所有硫磺装置必须进行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提标、改造,必须达到一般地区低于200毫克/立方米,特殊地区低于10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集团公司将对各单位硫磺尾气达标治理改造明确时间结点,并进行严格考核。目前为止,LS-DeGas降低硫磺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成套技术是国内唯一达到排放标准的技术。会议建议各单位采用Ls-DeGAS新工艺,作为中石化硫磺装置改造和新建的标配技术在系统内推广,以实现硫磺装置流程标准化,并请齐鲁石化研究院做好长期技术服务工作。
环保绿色是一个企业占据的制高点,中国石化作为国内一流的炼化企业,更应当走在环保的前列。当前,研究院已完成了30套硫磺装置工艺包的编制。相信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当下,硫磺尾气二氧化硫排放100毫克/立方米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
打造世界一流硫磺回收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开发中心
今年4月份,中国石化出台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整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在齐鲁石化调研时指出,要把创新驱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要靠管理创新,二要靠科技创新。如果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抓不上去,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就没有核心竞争能力。齐鲁石化研究院以“绿色低碳环保方面的特色优势技术、特色功能材料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为研究方向,在硫磺回收、催化裂化以及有机化工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得益于有效的科技体制机制的支撑,形成了创新创效的良性发展轨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案的实施,也必然会给研究院带来新的希望。
达建文谈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言语间溢满激动之情。他表示,中国石化在打造统一的创新平台方面会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的约束,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引领作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良好的科技运行机制,促进短线创效及长线发展并举。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搭建更为开放的科研平台。中国石化有多大,优势技术拓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我们将继续做强做精特色创新技术,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承担起企业科技进步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研究院依据集团公司高硫高酸原油与含硫天然气加工以及煤化工发展的需要,着重进行了系列硫磺催化剂和工艺的开发,相继开发的LS-981多功能硫回收催化剂、LSH-02低温Claus尾气加氢催化剂、LSH-03汽油吸附脱硫再生烟气处理专用催化剂,其综合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院“刘爱华创新工作室”肩负着为中国石化、齐鲁石化以及全国硫回收装置提供技术服务、开发新产品的重任,今年获得了“山东省创新工作室”的荣誉称号。工作室充分发挥企业院所贴近生产,了解装置等优势,从工业装置节能降耗上寻找切入点,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高效地进行科研开发,显著提升了公司整体经济效益及环保水平。同时,在专业领域培养了高技能人才,为科研人才梯队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绿色”、“环保”已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关键词,随着国家安全环保标准的越来越高,研究院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长远发展”为己任,更加着力于绿色低碳环保优势技术的开发,从科研选题、技术推广、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全面谋划环保工作的新蓝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5月26日上午,齐鲁石化首次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其社会责任公开承诺,迎接监督,彰显了“争做生态文明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的信心和决心。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研究院将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围绕碧水蓝天和能效倍增计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硫磺回收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继续为国内硫回收技术的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向他们致敬
□寇敏
6月29日,我作为报社的一名记者全程参加了齐鲁石化2015年安全生产事故实战演习。
那一天,天空好像故意考验参加演习的人员,从准备演习到结束,雨一直在下。毛毛细雨不多会儿变成豆大的雨点,很快工作服上一朵朵水墨似的小花迅速晕开,最后连成一片。就在那天的雨中,我不仅置身实战演习,而且看到了一张张令人敬佩的面孔,见证一个个令人感动的场景。
镜头一:雨越下越大,本次演习的总指挥——公司副总经理韩峰正在与指挥部的人讨论着问题,有人悄悄为韩总打起了雨伞,只见他轻轻推走了雨伞,继续在雨中指挥着这次“战斗”。很快,韩总的衣服湿透了,他仍然站立在雨中,刚毅的目光关注着远处正在进行的演习。
镜头二:消防车呼啸而至,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如同猎豹一般从车内冲出,铺设消防水带,连接好消防水枪,打开消防车上的水闸阀,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仅仅几十秒的时间。喷射水抢压力极大,只见一名消防员紧紧抱住水枪头部,根据火势随时调整喷射角度,雨水加上飞溅出的消防水喷在了他的脸上,却来不及擦一下。
镜头三:指示下达后,参演职工个个全身心投入,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发现险情的操作员紧张地通过对讲机汇报事故情况,在他的脸上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演”。穿戴好空气呼吸器前去抢救伤员的两名员工跑向现场,经过紧急控制现场情况后,将伤员小心放在路旁的上风口,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按照应急处理办法忙而不乱的进行着。
镜头四:《齐鲁石化报》资深摄影记者郭光军,他用自己的镜头在雨中、四处飞溅的消防水中捕捉到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哪里环境恶劣,他就往哪里跑,为了能够拍到一张演习的全景图,他冒着雨爬到了高处;为了拍一张感人的照片,他紧紧贴着消防水枪,把消防员奋斗时的形象定格在了相机里。演习结束,他的脸上、头发上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滴答滴答地往下淌,身上的工作服紧贴在身上,可以拧出水来。
面对当时的环境,我也有过片刻的犹豫,可是看到眼前的他们,我顿时肃然起敬,是什么让他们面对困难和考验临危不乱、有序处之?我想是他们对工作的敬业、勤业和专业使然。因为敬业,所以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因为勤业,所以训练有素,有条不紊;因为专业,所以行动迅速,心无旁骛。
齐鲁石化有无数个这样敬业、勤业和专业的干部职工,他们用行动去践行自己的职业操守,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对工作的担当;他们立足本职、踏踏实实、一点一滴、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积极承担起岗位赋予的职责,有效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把每一件工作都做精、做细、做实。
正是因为有这样敬业、勤业和专业的干部职工,我们才能在全力打好经济效益翻身仗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今后,定会有更多干部职工像他们一样“敬业+勤业+专业”,为齐鲁石化的发展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