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距2011年召开的上次发展大会,也过去了3年。那么3年来,我国民营石油和化工企业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又是什么?中国化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多年发展成绩斐然
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到,“十二五”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石油和化工民营经济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行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中国石化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行业非公经济总产值5.65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占比50.11%,历史上首次过半。而到2013年底,行业非公经济企业25946家,同比增长5.9%,占全行业90.6%;资产总计5.1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行业的48.4%;主营业务收入7.5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6.7%;利税总额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行业的41.2%。
3年来,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竞争力逐步提升,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十二五”以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石油和化工行业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企业整体规模持续壮大。2012~2013年,非公经济的资产增长率分别为26.7%和18.5%,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1%和15.1%;资产与收入的增长率均超过同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非公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已连续3年占比过半。中国石化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去年下半年针对186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2年,企业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8.16%和27.23%,高于同时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增长水平。
二是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过去3年,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保持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2~2013年,企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分别为7.7%和14.3%,高于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利润增长率。从被调查的186家行业民营企业来看,利润总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5.3%,表现出石化民营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期间的良好成长性。
三是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转型升级,在工艺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水平、职工劳动技能、企业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从衡量转型升级成效的综合性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看,2011和2012年,行业非公经济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14.75%,高于全行业8%的增长率水平。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达到16.77%,超出同时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增长水平。
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大会报告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因此,民营企业应抓住深化改革机遇,加快转型升级。
从国际看,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正在加快推进新一轮结构调整。一是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对世界能源和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发展重点加快向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等新兴领域转移。许多跨国公司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果断剥离传统业务,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三是绿色低碳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速仍居世界前列,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为石油和化工产品创造了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被有效破除,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将被充分激发出来,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那么民营企业在各行业发展中有何机遇?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认为主要在三个方面。
首先,201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1%,预测2020年消费量超过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0%。因此,炼油行业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有发展机会。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今后进口油源将逐步放开,民营炼油企业将会改变现有状况。
其次,近年国内乙烯产能逐步增加,但按当量消费量计的国内乙烯自给率仍不足50%。2012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约3190万吨,当量自给率仅47.5%,市场空间巨大。从天然气生产消费情况看,预计2013年天然气消费量1176亿立方米,其中进口530亿立方米,表观消费量1676亿立方米,消费增长13.9%,对外依存度为31.6%。近年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丙烯下游衍生物的旺盛需求,而国内供应不足使得每年还需大量进口丙烯下游衍生物,如聚丙烯、丙烯腈、丁辛醇、环氧丙烷、乙丙橡胶等,2012年国内丙烯当量消费量约2428万吨,当量自给率约63%。在这些领域,民营企业都有发展机会。
再次,从2012年化工新材料主要领域自给率情况看,工程塑料仅为39%,特种橡胶为52%,高性能纤维为31%,生物基化工新材料为96%,功能性膜材料及组件为50%,都存在供需缺口。
北京奥凯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雷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当前国家政策比较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业内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也开始抱团争取政策。比如,由于山东地炼企业的积极争取,国家已有意愿逐步增加对地方的炼油配额。这说明,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有发展机会。
深层矛盾逐渐凸显
李勇武谈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石化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
一是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尽管我们在2013年扭转了下滑趋势,但比全国工业平均利润增速仍然要低6个百分点;成本管理差距也比较大,其中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比全国工业总体水平低了0.8个百分点;百元主营收入成本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成本1.7元。
二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传统产品和部分通用型产品的产能依然过剩,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产能却明显不足。随着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不高,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弱,转化率不足30%。
四是安全环保形势严峻。近年来持续发生的一系列重特大安全环保事故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行业“三废”排放量高居工业首位,污染减排的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