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桐庐县以“工业企业排污零容忍、农业面源污染零直排、环保基础设施零遗漏、全县环境监管零盲区”强势推进“零直排县”建设。
工业企业排污“零容忍”
记者从桐庐环保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桐庐县建立了公安和环保部门联动联勤执法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以“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为内容的环保专项行动。以“最严格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新增污染源,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环评审批制度。
截止今年上半年,桐庐县共否决了38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12项个体服务业项目。
对全县境内的重污染行业环境整治方面,始终保持高压势态。在基本完成电镀、印染、造纸、化工行业整治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对印花行业、酸洗磷化行业污染整治。
到目前为止,已关停污染严重的印花企业20家、整治提升4家,关停非法酸洗磷化企业4家、整治提升9家。同时,对3家搬迁重组滞缓电镀企业实施了关停。
今年上半年共组织环境执法“零点行动”14次,开展日常环境执法监督监察2400余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1起,罚款297万元。依法启动了查封、按日计罚、行政拘留等强制措施,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2起,涉案人员3人。
同时,桐庐环保局还对全县500多家重点监管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了《桐庐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完成全县56家重点企业总量初始分配工作。
农业面源污染“零直排”
据了解,桐庐县治水办为有效保护饮用水水源,制定《桐庐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分调整方案》和《桐庐县农业养殖业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在这两份方案中,有规定富春江和分水江两侧500米范围内,溪流两侧200米范围内被划定为禁养区,禁养区外沿300米范围内及行政村、自然村人口聚集区及周边300米范围内划定为限养区域,从源头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自两份方案出台以来,桐庐县共计关停拆除畜禽养殖场610家,甲鱼养殖场68家。对保留的143家畜禽养殖场实施整治提升,实行“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全面实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建造栅格式沉淀池或沼气池,对整治提升不能到位的养殖场坚决予以关停拆除。
同时,要求养殖场启动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构建畜禽排泄物全面、有效、持久、综合利用的新机制,从源头上做好“零直排”。
环保基础设施“零遗漏”
同时,当地还全面完善实施截污纳管“清零”行动。全县183个行政村率先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今年前六个月,桐庐县已建设完成污水管网62.18公里。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00余座,铺设污水管网共计达2500余公里。
截至目前,桐庐县污水处理厂工程提标改造工作已完成30%,横村镇污水处理厂及七里垅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针对新增排水排污区块实施排查严控工作,对辖区内原有污水管网逐一调查核实,对新增区块、雨污不分的情况开展截污纳管工作。通过整治,桐庐全境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雨水则排入沟渠或附近水体。
针对垃圾分类工作,桐庐县按照《桐庐县可堆肥垃圾有机肥收集研发试行方案》,做到从“源头分类、就近处置、综合利用”三个环节。现已投入使用146个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行政村全覆盖目标,县城垃圾焚烧厂上半年焚烧量增幅相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14.5%,其中3个乡镇(街道)垃圾焚烧总量首次呈现下降趋势。
全线环境监管“零盲区”
随着治污的深入,桐庐环保局还全力打造“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到目前为止,桐庐县已有41家企业被123个“慧眼”盯牢。监控平台实行24小时全天专人管理,实现对企业的现场实时监控。拥有在线数据超标预警功能,今年上半年共发出预警短信147条。实现排污方位全面建档。
其次,对全县境内主要河流沿岸污染源探查,共探明企业污水标排口、溪水排放口、雨污合流口等排水口119个,对所有排出口进行画漆标示并进行GPS定位。
同时还罗列出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排污口,并给每个排污口标上企业名称、编号和相对应的地理位置,以及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的种类、去向、变化情况等全部登记在案,实施建档管理。
据悉,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全县83条河流全部达到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I类以上水质14条(较去年增加7条),Ⅱ类以上水质46条,I-Ⅱ类水质河道数量占河道总数的72%,其中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优于入境断面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