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是一座因钢立市的城市,是山东主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多年来,以莱钢集团为中心形成的钢铁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为莱芜市环保局局长李斌祥(中)现场了解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情况。
作为一个以钢铁、能源为主导的工业城市,莱芜市的经济结构偏重,钢铁产业对全市税收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额的贡献一度均达到一半以上。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均衡性、协调性不强,带来了经济支撑点过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
为提升发展效益,推动绿色转型,莱芜市在全力支持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坚持工业主导发展战略的同时,念好“增、减、提、联”四字经,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提升企业治污水平,构建区域发展协作体系,促进产业绿色低碳集约发展。
▶▶增加投资,减掉包袱
实施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提升计划,推进清洁生产
为应对全市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单一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情况,莱芜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提升计划,即筛选确定钢铁生产及深加工、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食品饮料及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十大产业和100家骨干企业作为包扶对象,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根据计划目标,力争到“十三五”末,莱芜市十大重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3%,税收年均增长12%。同时,实施1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争取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60家。
为保障产业振兴计划顺利推进,莱芜市实行每两名市级领导和一个牵头部门包扶一个产业的包扶机制,把具体目标、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并建立月调度通报、季分析、半年观摩制度,把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等相挂钩。
同时,莱芜市将积极安排专项资金,连续5年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引导钢铁企业加快开发优特钢、不锈钢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拉长产业链条。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扩大非钢产业的规模,提升技术水平。
今年上半年,莱芜市新开工的112个项目中,工业项目49个,服务业项目54个,5亿元以上项目19个,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同时,产业集聚进一步推进,特色园区加速成长,全市322个在建项目入园率达到6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一批优势产业链条正逐步形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迅速,企业间、项目间关联度显著提高。
莱芜市顺应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严格项目准入,减少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推动绿色转型。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莱芜市突出钢铁企业重组、水泥磨机产能置换等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坚决改造提升化解一批,合作发展转移一批,联合重组整合一批。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提高淘汰标准,为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推进清洁生产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莱芜市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要求,对全市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和七大产能过剩行业中的所有重点企业进行统计,对其他企业按21个重点清洁生产行业进行分类筛选,确定管理对象,分类加以推进。
在此基础上,莱芜市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任务完成情况列为各企业生态环保竞赛考核指标,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通报,督促重点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
对列入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如无正当理由而不按要求审核或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无正当理由而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或进度缓慢的重点企业,在新建项目环评审批及验收、排污许可证办理或减排核查、专项资金申请、固体和危险废物许可证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等方面进行限制。
▶▶治污提效,产业联动
标准倒逼升级改造,以济莱产业协作为切入点
随着国家尤其是山东省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莱芜市积极加强对新标准的宣传贯彻、对废气超标行为的严格处罚、对突出重点问题的严肃约谈,督促企业加快升级改造、提高治污水平。
莱芜市环保局要求未达标排放企业在6个月的期限内完成治理改造,期限到期后,市环保局对在线监控日均值仍超标的违法企业实施了按日连续处罚,累计对5家相关企业罚款1200多万元,促使企业痛下决心,结合各自实际提出限产、限排等一系列治理措施。今年以来,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7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800吨。
在不断加严的排放标准面前,莱芜市各大企业纷纷投入大量资金,主动加快设备升级改造步伐,增强企业后续发展力和竞争力。莱芜电厂和莱城电厂对燃煤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完成后,燃煤火电机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将分别不高于5mg/m3、35mg/m3、50mg/m3。
针对环境违法行为,莱芜市环保局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为契机,通过开展环保百日攻坚、大气污染集中整治、重点环境问题整治等活动,密切部门联动,加大执法力度,共立案30余件,处罚金额200余万元。
对不能适用新排放标准的两家焦化企业,莱芜市环保局对其采取限产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下达了责令限制生产决定书,按天数核查排放总量。在限产期结束时,全市焦化企业均实现了达标排放。
为推动区域、产业、企业联合发展,莱芜市以园区产业化、产业规范化、企业协作化为目标,瞄准济莱产业协作的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按照城园互动、错位布局、集群发展的思路,莱芜市引导重大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建设、企业向园区集中布局、各类要素向园区集中配置,实现产业发展区域之间协作配套,园区之间特色鲜明,产业内部分工明确,企业之间协作发展、集群发展的新态势。同时,尽快启动济莱城际铁路建设,加快两地交通运输等共享基础设施建设,为协作发展提供便利。
莱芜市按照产业互补、协作发展、互惠互利的发展定位,抢抓济莱协作区建设机遇,组织济莱两地汽车及零部件、特色农业及旅游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形成先内后外、先单一后多元的产业协作发展格局,提升济莱协作发展的质量。
目前,莱芜市“三大特色产业板块”、“四个功能区”产业布局和城乡工业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高新区、莱城工业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市工业新的增长极。一批企业领办的园区日益壮大,工业项目入园率超过80%,新上项目入园率达100%。
莱芜市还不断加强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以园区为主要平台的污染物集中治理机制,为园区发展解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