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500亿沉睡资金惠民生
民生仍是重点领域 新兴产业或分一杯羹
如何盘活存量资金已然成为近几年最让政府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几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不下10次地部署有关盘活存量资金的内容,虽然频频提及,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在昨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再度出招针对“睡大觉”的财政资金,会议确定,将2500多亿元的沉淀和违规资金加快用于急需领域。业内分析认为,相比财政收入和财政存量来讲,2500亿元不算一个大数目,政府此举更多地是为了“杀鸡儆猴”,提醒各级财政要将“沉睡”的资金流动起来。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认为,目前国内急需运用到财政资金的主要还是民生、基建等领域,比如医疗、养老、铁路和公路等仍然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地方的许多项目对于财政资金的渴求还是非常大的,比如,医疗等民生领域一直都是财政资金重点照顾的对象,而且目前公路正处于全国联网的关键阶段,再加上京津冀等区域的发展也需要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的建设。”陈及说道。
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则认为,除了民生、基建等传统领域,近期大热的创新创业等新兴领域或也将从中分得一杯羹。在他看来,这些科技型、创新型的小微企业发展前途巨大,但在创业伊始往往受困于资金短缺,在“两创”热情高涨的今天,运用财政资金推动新兴企业的发展也不失为一项目光长远的投资。
虽然地方和民间对于财政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庞大,但现实情况却是“僧多粥少”。据上月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显示,至2014年底,18个省本级财政存量资金高达1.19万亿元。
陈及表示,对于尚未启动的存量资金来说,已盘活的这2500亿元可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大量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的情况下,这笔资金主要起到的还是引导和警示的作用。“虽然数额不大,但政府就是要调动起这2500亿元为地方财政拉响‘有钱不花’的警报,提醒地方财政要将沉淀的资金流动起来。”陈及说道。
“沉睡”的存量资金为何屡叫不醒?在陈及看来,自从我国财政从生产型财政转为公共财政之后,由于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无回报或低回报的公共领域,导致地方各级财政运作存量资金的热情大大降低。
“盘活存量资金是个老问题,其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说道。在他看来,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不到位,规划、项目变更等都可能导致存量资金沉淀。
2014年以来,财政部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摆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日前,国务院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出台十大举措进一步盘活“沉睡”的财政资金,包括对上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地区或部门,要适当压缩下年财政预算安排规模;同级财政可按一定比例收回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等等。
“但效果还有待提升,因为很多资金都趴在各部门的账户上,仅靠财政部门一家的力量还不够,仍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王雍君说道。此外,他还认为,相关部门应当延长预算准备时间,特别是公共领域的投资要先把事定下来,在环评等基础工作完成后,再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安排预算资金。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也表示,只有预算管理制度和相关财务制度改革到位,才能扭转政府“乱花钱”或“钱花不出去”的局面,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