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生命之源泉。为了保护和改善衡阳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衡阳切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并全力推进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落实。2015年,是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收官之年,衡阳湘江保护与治理工作成效如何?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委等一行深入衡山、常宁和耒阳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调研,同时拉开“2015年衡阳环保世纪行”的序幕,本网记者将深入了解三县市水资源治理工作与现状,为您直观展示衡阳“护水环保战”。
本网讯报道衡山县“福田铺”的名字由来颇为有趣。传说附近有一丘水田,内有一穴风水福地,故人们称“福田”,该地处于衡山与白果、湘潭往来交通要道,逐步发展成一集镇,镇上店铺较多,过客不断,“福田铺”因此而得名。福田铺境内资源丰富,铅、锌均有蕴藏,从上世纪50年代始,衡山县铅锌矿便座落该乡东盛村,当年盛极一时的“大开矿”如今却成了环保方面的“历史遗留难题”。
衡山县铅锌矿的开采事业如火如荼的进行了近50年,直至上世纪90年代,由于采矿、选矿会产生大量尾矿,便建设了尾矿库一座,库区面积达16000平方米,随着开采力度加大,资源也逐渐枯竭,矿场走过了鼎盛时期,迈向衰弱。
最终,尾矿库遗留了75万吨含铅、锌的尾矿渣在这个坝高70米,坝顶长90米,坝顶宽20米的尾矿库内,被废弃了17年。
衡山县政府副县级干部汪炳林介绍,一到下雨天,居住在东盛村、扬扶村和石东村的村民们便非常担心库坝,尤其是东盛村,他们居住在坝的下方,这个无人管理和维护的坝一旦垮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便会面临威胁;另外,随着雨水渗入泥土内的铅、锌物质,是否会影响井水质量也成了大家关心的首要问题。
“我们村没有喝这边的水,我们家通了自来水,是集中从水库那边引过来的。”因为集中供水,村民周代贵并不担心井水的水质问题,但库坝的安全问题就足够让他感到困扰。
2013年,正是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着手推进的第一年,11月,一个总投资约为1071万元的“原衡山县铅锌矿尾矿库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含排洪、库体封场覆盖、库体周边陡坡护坡、观测井新建等四大工程,对全库进行HDPE膜铺设、土工布铺设、卵石层铺设、植被土铺设,厚厚的防渗层就像是为铅、锌尾矿们穿上了“防渗衣”,旨在通过防渗填埋的方法,使重金属元素不会随雨水渗入泥土,影响地下水质,实现含重金属废渣的无害化最终处置。
去年12月,省环保厅对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与生态保护措施进行评定,确定了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切实有效,“防渗衣”成功为周边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安全感”。
据了解,为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衡山县开展重点工业源环境综合整治,全县共完成企业治理项目24个,淘汰关闭企业2家,自2008年开展造纸行业专项整治以来,共完成治理企业4家,关停小造纸厂3家;同时,开展了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入1200万元完成萱洲镇的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个,加强工业固废污染整治,严防废渣渗漏液污染地下水。“十二五”期间,衡山县共计投入1800万完成3个涉重、涉危废渣综合治理项目,其中两个为处理历史遗留的尾矿、尾砂废渣。
为确保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排放达到强有力监测,如今衡山县在主要河流湘江段面设置了4个监测断面,每月对断面水质监测,并建立和完善了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根据每月检测结果,近两年来衡山县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