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是打破山西‘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发展格局,由传统产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韩东娥在接受采访时说。
“十二五”以来,在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力带动下,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我省现有节能产业相关企业500余家,锅炉、电机、风机、LED高效照明等节能产品及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500佘家,煤矸石发电装机达到700多万千瓦;朔州市被国家列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节能环保装备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风电、乏风发电、低温余热发电、煤层气发电等装备有了一定基础;一批环保技术装备得到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初具规模,全省节能服务公司达百余家;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2014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2.9%,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870亿元左右。
然而,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和能源重化工基地,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下滑与环境污染更是深刻警醒山西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山西是污染大省却是环保产业小省。2013年,山西万元GDP能耗水平为1.62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且85%以上的河流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半数以上的河流或河段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韩东娥说,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解决的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有利于促进我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省作为全国的资源能源型省份,长期以来形成了“煤、焦、冶、电”等重型产业结构。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和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重型产业结构难以为继,亟需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对我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做好煤炭和非煤产业两篇大文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我省此次制定的“三年推进计划”和“2015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发展思路是以企业、装备(产品)、技术、服务为抓手,以项目为依托,围绕引导产业投资、做大骨干企业、攻关关键技术、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我省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
记者注意到,在“2015年行动计划”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今年行动重点和产业定位:新能源汽车产业、锅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产业、LED、光伏及电池产业、推进节能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
“计划不仅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工作重点,增强了推进计划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科学性。还突出了项目的带动作用,实施四大重点项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环保装备技术改造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项目、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三年计划“具体落实到606个重大项目上,预计投资712亿元。增强了推进计划的可行性。”
韩东娥认为,两个计划的新亮点在于,明确了今后产业布局——建设10大产业基地:太原-运城高效节能机电产品、太原-忻州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太原-晋中-运城甲醇及燃气汽车、太原-晋城电动汽车、长治发电设备制造、太原-忻州-运城风电装备制造、太原-晋城煤层气装备制造、长治-晋城光电产业、长治-太原-吕梁光伏产业、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十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这为各地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三年推进计划”目标:2015-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29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年均增长15%;培育25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形成15家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节能环保服务企业。
“2015年行动计划”目标:2015年重点实施节能环保项目500余项,完成投资39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培育20家左右产值超10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