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15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在风险潜在影响力方面,水资源危机被列为全球面临的最严重风险。这一言论并非危言耸听,世界所面临的水资源威胁实际上远比人们想象中更为严重。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估计,按照当前的水消耗总量计算,如果水资源利用率不能得到改进,到2030年人类对水的需求将从当前的4.5亿立方米增加到6.9亿立方米。这将超过当前水资源量的40%。面临巨大的用水压力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热门话题,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莱特莱德作为水处理行业领导企业从事海水淡化技术研发13年,在海水淡化领域取得骄人成绩。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与进步将为城市解渴,各行业期待政府政策与高端技术的双重扶持。
“南水北调”解缺水危机,“海水淡化”成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属于世界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面对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在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市民把希望寄予了南水北调工程。记者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以及中线一期已于2013年和2015年年初分别运营,而西线工程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据介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建成后,将会惠及全国15个省市区,特别是可以为44座大中城市解决缺水问题。但是“南水北调”只是保障淡水供应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完全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必须依靠大规模的海水淡化来解决。向大海要水“喝”,目前已成为很多国家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必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海水淡化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全方位扶持和培育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海水淡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淡化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要纳入水资源统筹规划和调配。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达到日产220万立方米以上,海水淡化对解决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 15%以上。发展海水淡化是我国应对水资源紧缺现状的必然之举。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目前海水淡化产能与“十二五”规划的日产220万立方米水平相差较大。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全方位扶持和培育,“应将海水淡化项目纳入公益性工程项目,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和配套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