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保部了解到,7月3日,环保部开展了一场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执法工作创新”为主题的大讨论,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执法、环保督察等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和提出破解环境难题之策,推进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讨论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下环保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此,要保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政治定力,排除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道路上的干扰和阻碍,
环境质量改善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首先应该做好应对突出环境风险问题。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李蕾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尽早谋划环境风险防控工作。同时,她还建议,统筹优先污染物、首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物,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将列入优控目录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纳入环评、总量减排、环境执法、排污许可证等工作中,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其向环境的排放,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大气环境治理是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污染防治司大气处处长逯世泽认为,应尽快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做好大气环境管理的顶层设计,将目前分布在各部门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整合,确保无缝衔接、有效运转。他还提出合理划分国家、省、市三级大气环境管理事权,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和资金投入实现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地形成了区域治污合力。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有待进一步深化。
对此,会上建议,应该研究设立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重污染天气共同应对核心,推进区域协作实质化,同时要积极推动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逐步统一区域应急响应标准,提前采取响应措施,努力减轻重污染天气对人体健康影响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镇乡村水体发黑发臭,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陈永清认为,水环境管理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设计和实施好排污许可制度,大力促进污染源监管体系改革,全面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
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职责,并统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
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很难通过感观察觉,相对不太容易受到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侯代军认为,应充分认识到土壤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源头上切断污染土壤的水气通道;将保护优先的原则落到实处
农村环境保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与会者建议,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在继续强调工业和城市环境保护的同时,坚持城乡环保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那么,农村环保工作究竟应该如何开展?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邱启文认为应充分考虑基层和农村实际,尽量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并且应把工作重心落到县一级,整县系统推进;监管手段应激励与约束并重,更加注重引导、激励、扶持等办法。
陈吉宁表示,环保部门要以又严又实的态度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必须在强能力、精业务、转作风上下功夫,真正形成一支铁腕治污、勇于担当、公正透明、作风过硬的队伍,
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切实加强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大力提高数据采集、合成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