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预测,2035年全国城镇化将达70%以上,届时将约有1.4亿个家庭的5亿人口居住在农村。随着农村生活的改善,农村污水将成为一个严重的水污染源。
北京市在政府投资支持下,全市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虽然发展很快,2011年全市农村污水处理率达4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现了普遍闲置的状况,陷入“有钱建设、无钱运行”的困境,白白浪费了资金和时间,值得反思。
1普遍闲置现状的原因分析
关于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普遍闲置的原因,北京市人大组织了专门考察,有关专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工程成本高,缺乏运行维修资金;②技术复杂,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运行管理人员;③工程设施多,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④管护不到位,责任不到人,管理主体不具备设施运行管理职责;⑤法律制度不健全,执法难度大;⑥污水收集管网不健全,污水量小于设计水量,影响正常运行;⑦地区缺乏全面规划,一些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由于改变地区规划而被拆除。
另外,怀柔区财政特地斥资近2000万元,为“民俗接待户”提供了240座技术复杂的“家庭污水处理厂”。这种处理厂包括滤池、膜滤等数道处理程序,把污水中的淤泥残渣过滤后,排入河道。安装的机器每台价值近10万元人民币。这些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厂运营全部由专业公司负责,没有说明运行费用谁来支付,恐怕没有政府的支持也难以为继。
有记者对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调查的结论是: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是“建得起、用不起”,甚或“建不起、更用不起”的困境,造成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乡镇财力捉襟见肘,对环保投入“有心无力”;而上级政府的财政扶持不到位,对小城镇环保投入则是“有力无心”。
2普遍闲置的核心问题——错误的技术路线
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普遍闲置问题,除了上述分析的各种因素,笔者认为最核心问题是技术路线。所谓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即对于分散的农村污水不论规模大小、不惜成本仿效城市的机械化集中处理工艺,盲目追求高标准的再生水水质指标、特别是广泛采用成本较高的MBR等工艺设备,结果出现了超长的污水管道、天价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维护管理困难的工程设施。
天价的投资标准
北京水务局根据2006年在全市13个区县78个村开展的污水处理工程示范研究,以及2007年在120个村推进的污水处理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天价的投资标准。
在由国家投资的政策鼓舞下,北京市普遍推行了“天价”的农村污水工程。丰台区5个行政新村的污水工程单位水量造价高达3.81万元。房山区20个乡镇和87个行政村单位水量的管道长度是丰台区的2.34倍,按此估计房山区的污水工程平均造价可能是丰台区的2倍以上。
超长的污水管道
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农村生活污水建设项目投资指南》中规定,污水收集管道与处理设施的投资控制在2.5∶1.0的范围之内。而实际情况是丰台区和房山区的人均农村生活污水管道长度分别是北京市城八区的8.8倍和13.4倍;单位水量长度分别是城八区的125倍和近300倍。
低水量长管道的“集中处理”模式,一是不但浪费了大量资金,可能由于违反通常的设计规范而导致难以正常运行的后果(如流速过慢、管道泥沙淤积);二是超长污水管道因渗漏而出现“没有污水”的后果;三是这样长距离而分散的87个村的管道维修管理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惜成本追求高水质,不论规模推行MBR
在农村,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地点条件和实际需要,广泛地不惜工本地追求高水质指标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值得反思。
据国家环保局2013年颁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投资指南》中的6种集中处理工艺,无论造价还是运行费用MBR技术均为最高的一种。在有关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的文献中,随处可见的是广泛采用多种类型和不同规模MBR工艺的宣传报道,包括地面式和地埋式、动力式和太阳能无动力式,规模最大的密云中水设施日处理规模8万m3,最小的日处理能力只有5m3,有关利用“生态技术”的报道则很少。
房山区建成的101座农村污水处理厂中,仅地埋式无动力太阳能MBR技术的装置达16座。一个日处理能力为10m3的地埋式MBR设施,投资约20万元,房山区两个村每个村日处理污水能力5m3,均采用了这种地埋式MBR技术,由于水量小,其单位造价更高。
3小结
“有钱建设、无钱运行”是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存在的死结。北京市的农村污水工程技术脱离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导致普遍闲置的后果,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路线缺乏有效的科学评估和监督而盲目投资,导致“天价”污水设施普遍闲置的困境。“天价”而复杂的污水设施,如果没有政府的后续资金投入是难以为继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铜烂铁”。
按“技术不是一种力量,只能是能量的转换器”、“末端技术救不了我们的环境”的生态经济学原则,采用这种高级处理技术,可能出现“净化了水去污染了土壤和空气”的恶性循环。同时,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这种高成本的末端处理技术取得的成效,可能会被农村更大的面源污染所抵消。
20世纪70年代美国村镇污水处理技术路线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污水就地生态技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农村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一些地区也已经采用。北京市远郊区县可以利用一些沙荒地,发展污水就地处理系统,这样既处理了污水,又可以打造成一片绿地,是实实在在的生态建设。就地生态技术或是解决农村污水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