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包含3方面内容: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能效提升是重点
制造业的绿色改造升级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二是新兴产业的高起点绿色发展。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在我国工业结构中占主体地位,体量大、能耗高、污染重,因此,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专项技术改造,成为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的重中之重。
“十二五”以来,围绕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国家、相关部门、地方和企业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看,我国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01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2.6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领域占比在70%左右,而工业创造的产出占全国GDP的比重却不到40%,工业能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加大能效提升等专项技术改造力度,在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中围绕能源使用及转换推广热电联产、煤炭高效燃烧、新一代炼焦等先进节能技术工艺;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传统制造企业用能监测和控制优化管理。
推进重大资源综合利用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尾矿、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钢铁、废有色、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产生规模越来越大。为此,要以尾矿、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等为重点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产业链衔接,加快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培育一批典型龙头企业,逐步扩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模,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全面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完善废油、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建筑垃圾、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制度,打造一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针对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盾构机、重型矿用载重车等大型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实施高端再制造,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机电产品以及通用型复印机、打印机实施智能再制造,对老旧和性能低下、故障频发、技术落后的在役机电装备实施在役再制造。
努力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国家对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发布了《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等一系列推进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了《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导则》等清洁生产标准。中央财政设立了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经过努力,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的效果明显。
但目前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清洁生产工作在大型企业开展较普遍,而在中小企业中尚未得到重视和推广;有的企业虽然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但不按审核意见实施,倾向于选择投资小的无费和低费方案,不愿投入资金实施效果更好的中费和高费方案,影响了清洁生产审核的效果;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比例较低等。
针对现存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的力度,按照国务院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重点围绕“三区十群”等重点区域内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重点流域内造纸、发酵、纺织、化工等水污染重点行业;电石法聚氯乙烯、电池、荧光灯、农药、铅冶炼、再生铅等高风险污染物防治重点行业,以及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工业炉窑等工业耗煤重点领域,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改造,提升清洁生产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必须构建“4+2”绿色制造体系,并制定评价标准。
“4”主要指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2”指的是壮大绿色企业和强化绿色监管。目前,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比如,研究成果表明,产品全生命周期80%的资源环境影响取决于设计阶段,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是开发绿色产品的根本途径。
为此,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生态设计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2014年,工信部启动了百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在重点工业行业选择一批代表性企业,经过2年~3年试点,探索不同行业和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进模式,引导行业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下一步,则要研究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的标准体系。同时,探索开展企业绿色评价工作,通过健全节能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等法规和市场手段,引导企业逐步向绿色企业转型。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到2025年,我国工业基本建立起绿色制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