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难受,很难受,很难受。”7月2日,在四川省环保厅召开的“环保约谈会”上,来自四川省达州通川区的相关负责人连说了3次“很难受”。
为何通川区会被约谈?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会同省环保厅对通川区的环境监察工作开展了稽查,发现通川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存在执行新《环保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不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环境违法问题严重、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
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园区为例,稽查发现,26家企业中,21家未批先建、13家违法生产。2014年10月,通川区环保局曾致函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管委会,要求其督促园区入驻企业开展环评工作,但截至2015年4月,此项工作无明显进展。
同时,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未配套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洞耳河。“现场采样监测结果显示,园区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悬浮物浓度最高分别达 2130 mg/L、32.67 mg/L 、9.13 mg/L 、112 mg/L,其中,化学需氧量标准为100 mg/L,超标高达20倍。”
作为监察执法的主体,存在环境监管能力薄弱问题。“通川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编制23人,在编21人,在岗仅16人,仅8人具有环境监察执法资格,持证人数仅为38%;同时,工业园区及乡镇未配置专(兼)职环保人员,单靠环保部门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约谈会上,通川区不仅表达了“难受”之情,也表达了重腕治理的决心。通川区相关负责人说,两个月时间内,通川区对全区范围内所有在建项目、新投产项目和排污单位,尤其是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入驻项目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现已入驻企业26家,目前只有5家办理了环评手续。区环保局先后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8份,责令环境违法企业停止生产、停止建设,立案查处企业3家、罚款28万元,约谈企业2家,发出《环境监察意见书》1份。目前,园区内涉嫌环境违法的企业已全部停产、停建。”
对话省环保厅
约谈地方政府并非首次 落实不力将问责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约谈地方政府并非首次,作为一种手段,希望通过约谈督促地方政府正确履行自身法定责任,把压力转化为治理动力。对地方约谈后,还将对落实情况进行后督查。“以通川区为例,区政府按照约谈要求认真制订具体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实,并将相关查处及整改情况在8月15日前报送环保厅。同时,2015年底前,省环保厅对本次约谈要求落实情况进行后督察。”
记者了解到,如果落实不力,可能实施环保区域限批、向社会曝光突出问题并发动社会监督、启动问责程序等进一步处理措施。“按照新《环保法》规定,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可能面临记过或降级处分,后果严重的,还可能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