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多月前的2月25日,因大气污染严重,华东督察中心约谈临沂市时任代市长张术平。作为新环保法施行后第一个被约谈的城市,临沂的污染经央视《焦点访谈》等媒体曝光,引发全国关注。重压之下,临沂在约谈后第5天,突击对全市57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成为全国唯一在约谈后采取停产整顿的城市。关停之后,临沂至少有6万人失业,阵痛还在持续。(7月2日澎湃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紧急停产整顿”短期内肯定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损失,但长远看这种阵痛并非无法承受。毕竟,所谓“紧急停产整顿”并非彻底关停,如果整改到位,恢复运营也不是不可能。更何况,临沂的污染问题已积重难返,不下一番狠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又怎能撬动污染企业转型?
山东临沂这一次出现的因环保停产,导致部分群体失业,所抛出的乃是一个反复被谈及的话题:经济发展能否与环保兼顾。事实上,这二者之间,从长远来看,并不存在冲突。过去,粗放型的发展,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而现在环境脆弱亟待修复,做好环保工作,显然才能更长久地发展。谋一时之利与谋长远之利,实在是一个很清楚的事实。
关停污染企业,山东临沂不是第一家,早些年,湖南株洲为探索城市转型,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2013年至2014年8月,株洲市共关闭、淘汰大气污染严重企业或生产线89家(条)。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做法带来的环保效果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当地经济也未因此而明显下滑。山东临沂或可从其他城市转型历程汲取经验。
这一次山东临沂之所以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就业压力,是因为此次“停产整顿”事发突然。加之,污染企业长期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不及时思考出路,更扩大了“紧急停产整顿”带来的压力。但发展转型,不可能没有阵痛,当下最应该思考的不是要污染企业,还是要环保。而是如何在就业与环保之间找准平衡点,遏制环保整顿快速到位的冲动。一方面让整改到位的企业及时复工,在做好环评工作的基础上,简化相关手续办理,推动城市转型软着陆。另一方面督促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制订好善后方案,预防区域性的失业危机。
说到底,要发展还是要环保,是一个伪命题。市场经济的当下,也不可能有永不淘汰的企业,无论对城市还是对就业者而言,都应该习惯企业的优胜劣汰,并根据自身优势,循序渐进找准前进的方向,而不是想着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