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分析认为,中国2011-2013年的棉花政策产生了一些预料不到的后果,作为一种支持棉农的方式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中国的棉花消费量已经大幅减少。中国正在努力改变政策,减少收益和价格支持间的关系。中国制定一套可持续性的政策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政策会与美国的不同,需要反映出中国农业和棉花行业的特点。新的长期政策和过渡期的政策需要为以下的目标而制定:
l 保持棉花行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新疆),减少劳动力成本上涨给棉花生产带来的影响
l 让纺织企业拿到价格更有竞争力的棉花
l 高效率地使用国家储备支持农业
l 实现中国农业和工业发展现代化、提高应用技术和单位劳动力的附加值,发展大规模、综合型企业
中国对棉花的支持预计会从几乎全部依靠价格支持转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收入性补贴,用目标价格补贴抵消低棉价的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新疆成为试点地区的一个原因——新疆的农场比内地大很多,而且高度机械化,生产体系更容易和中国棉花质量管理现代化(HVI检验)体系相融合。中国扩大农场规模的政策会给在新疆以外地区全面推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带来很大影响,这决定着支付给整合内地棉田产生的合作社和棉农的补贴。考虑到优先支持现有农民、加快农业整合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中国东部地区的棉花产量可能会在过渡期大幅下降,但中国依然需要大量减少进口,以便消化国内库存。
中国的抛储价格可能比2011-2013年期间的收储价格低33-50%。抛储的节奏将是决定价格高低的其中一个因素,原因是中国的进口需求和储备棉供应之间存在突出矛盾,而且中国减少进口对国际棉价将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相关行业报道,中国的决策层非常关注棉花新政可能给中国履行WTO职责带来的影响——如果目标价格和新疆市场价格差距过大,补贴可能会超过WTO的规定。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议,2011-2013年,中国政府每年对棉花的支持不能超过产值的8.5%,大约相当于20亿美元。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计,中国维持2013年的储备棉每年大概需要20亿美元,控制仓储成本非常困难,能够接受的收抛储价差也是有限的,还会限制目标价格补贴的额度。中国未来将如何处置庞大的储备库存仍然很不确定,但未来几年期末库存下降和进口量减少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