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渤海出发,过黄海、东海、南海,经马六甲进入印度洋,穿过亚丁湾、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一艘来自国内某航运公司的轮船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地中海。熟悉的航线、熟悉的风景,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艘轮船第一次在欧洲海域通过中国卫通的卫星通信网络连接了国内总部。这个由中国卫通所属鑫诺卫星公司提供的海洋卫星通信品牌服务“海星通”,于5月1日完成了对“一带一路”中国以西地区的完整覆盖,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船舶保驾护航。
让“海上宽带”触手可及
“这是我国首个海洋卫星通信品牌。”鑫诺卫星总工程师段平平向记者介绍。2014年3月,“海星通”在中国国际海事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上首次亮相,便引起巨大关注。该服务利用中国卫通的中星和亚太系列卫星提供围绕中国四大海域及周边海域的海上宽带通信服务,并通过国内首创的自动波束切换(ABS)功能实现船载通信站在多颗卫星、多个波束间的自动漫游,为远洋航轮和海上油气田作业平台提供通信服务,并且价格非常有竞争力。可想而知,国内海洋用户需求市场之大。
长期以来,从事远洋捕捞、运输、海洋施工等海上作业的单位和人群有着巨大的通信需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海上通信以窄带为主,只能传送语音和图片,并且价格昂贵。从窄带到基于IP的宽带综合接入,“海星通”使海上作业不再孤单。一位大副的故事让鑫诺卫星的工程师感触颇深。在海上漂泊多年,长期远离家人且通信不畅,他原本打算退休。然而他所服务的船舶开始使用“海星通”业务之后,船员既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日常工作,还可以浏览各类网站,轻松与亲友互动。这位大副决定延迟退休,因为他在船上也能实时与家人和朋友利用语音、视频沟通,还能远程辅导孩子的功课。
更重要的是,“海星通”提供的卫星视频监控以及卫星云视频会议,极大地加强了海上与陆地总部的联系,为我国海洋相关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建立自主可控的海洋通信网络
“海星通”依托于中国卫通整合后的卫星资源规划和布局,建立于鑫诺卫星“天地一体”通信服务网络基础之上,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谋而合。其核心服务器和主控站位于北京,卫星通信网络完全由中国公司自主掌控,安全性的优势是海外竞争对手不可比拟的。配合国家海洋战略,未来中国船只在全球都可以使用中国自主可控的海洋通信网络。
卫星资源布局不断完善,海洋企业不断“走出去”,海上通信产业将是一个数十亿规模的市场。“海星通”就诞生在这片“蓝海”。段平平说:我们作为服务运营商,一是要站在使用者角度,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产品,以流量计费,帮助用户克服技术、设备、安装调试和专门人员的困难。二是立足BtoBtoC的经营模式,支持设备商作为该模式的中间环节,侧重于用户开发和维护,帮助用户“消化”船载天线较高的初期投资,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该服务。目前,已经有超过100艘轮船正在使用“海星通”服务,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快速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