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的超量开采地下水,使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中国自去年起开展针对性整治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2014年初,国家将包括衡水、沧州、邯郸、邢台4市49个县(市、区)在内的黑龙港流域作为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区,以节水为核心,“引、蓄、管”相结合,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我在这里承包流转土地已经3年,原来机井浇地一水得7天,每亩地用水60立方米。安装了一台喷灌机后,2天就能浇完一遍,原来浇地需要6个人,现在2个人替换就行了,费用也降了一半。”邱县北孝固村的种粮大户李建友说。
据了解,农业灌溉用水占河北省经济社会年用水总量的70%以上,而农业灌溉中88.7%靠抽取地下水,农业灌溉超采量占总超采量的70%以上。为此,河北择优发展喷灌、微灌、高标准低压管道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在农业节水上想方设法。
对于处于全国最大地下水降落漏斗冀枣衡漏斗区的冀州市而言,恢复地表水灌溉,停用和限制地下水开采是其整治重点。该市通过修筑衬砌支斗农渠715公里,渠系建筑物34382座,着力恢复石津灌区对于农田的灌溉。
“过去家家户户都开着拖拉机带着水泵抽水浇地,累死人,现在一个人轻轻松松地就把地浇了。用渠水浇一次地相当于用井水浇两水,而且渠道都砌衬了,不跑水,不渗水,还能多浇地。”冀州市门庄乡东堤北村村民刘世权高兴地说。
河北省水利厅统计显示,通过位山引黄、引黄入邯、卫河引水等工程,河北每年可引水约8.8亿立方米,在部分区域逐步恢复地表水灌溉。同时进行河渠整治4499.78公里,恢复和提升改造渠灌区灌溉面积85.6万亩,实现地下水压采1.2亿立方米。
此外,河北通过立法等方式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今年3月1日起,《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实施,该《条例》是全国首次在地方性法规中确立了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制制度,也为全省地下水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据专家介绍,河北省这一年来累计完成投资49.25亿元,建设各类水利项目115个,试点区形成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0.64亿立方米的能力,占现状超采量的39%,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